找回密码
 新注册用户
搜索
查看: 5592|回复: 0

[转帖] “驾云者”IBM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0 00: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链接:http://www.21cbh.com/content.asp?newsid=53574

你只要下载安装一个安全、免费的小软件,当电脑空闲的时候,就可以参与到一项重大的科学实验中。譬如稻谷的蛋白质研究,而且能帮助研究时间从传统实验方式所需的200年缩短到2年。这是不是很酷?

就在两个多月前,针对人们对全球性饥荒的担忧,IBM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推出了这样一个新项目:研发更强壮的稻米品系。

这项研究由IBM全球网格大同盟(World Community Grid)来完成,它将会利用近百万台的个人注册PC“贡献”出来的空闲处理能力。

如果从上空看,这无疑是一朵庞大的“云”——高效能大规模的计算机集群。

不过,这仅仅是IBM“公共云”中的一小块,对于IBM和企业来说,“商业云”或许更富有革命性且更为瑰丽:在云计算中,动态分享的计算资源被虚拟化,并作为一种服务模式被访问使用。而这,很可能取代那些独立拥有和管理自己硬件和软件系统的企业传统~计算模式。

如今,Google、Yahoo、微软、HP纷纷表示自己已经拥有云计算的产品、技术或服务。不同类型的公司对云计算有不同的理解。而对于IBM来说,则是将其定义为一个虚拟化的计算机资源池,一种新的IT资源提供模式,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成一个全新的企业级~。而这些,是否将成为企业大规模运用的趋势?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按下开关,计算能力也能像水电一样,方便、快捷而且低廉地享用?

廉仁淳最近在研究的,正是这样一份“快捷菜单”,搭配的“荤素”分别是: CPU机时、存储量、带宽等各自需要的空间。

廉仁淳是无锡引速得(Inspeed)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做的是服装企业信息化咨询和服务,主要产品是Inspeed ERP系统。

在把原有的~给这份“菜单”的主人后,廉还需要给自己的公司配置一个虚拟的~。这个~不再是单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机架、服务器等,而是“按需配置”的计算能力。

虽然目前还处在测试阶段,价格尚未谈妥,但显然,“租”不仅比自己一次性投入设备、机房便宜得多,而且效率更高,缩短新产品推出时间的同时,能以更快的速度为自己越来越多的客户提供服务。

这家创立不到两年,客户已经包扩了锐步、红豆、雅戈尔、new balance等,以及十数个韩国服装品牌的公司,需要投入的资金已经越来越庞大,而廉仁淳希望这份量身订做的“快捷菜单”,能帮助自己节省更多的支出。

换句话说,这个年轻的软件服务公司,目前并不一定有那么多的资金可以装备属于自己的庞大的IT~(传统上这是必需的),但他已经可以凭自己的软件技术淘到不少金。

引速得公司的客户中,有三分之一选择了时兴的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使用引速得的产品,他们只需在自己的电脑、POS机甚至手机终端调配供应链管理或产品销售的实时数据,而任何后台的操作都在引速得进行。再加上日益增加的客户数,便意味着引速得必须花大力气加强总部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而现在,他期待着逐步把这些需求转移到一朵“云”上去。

云计算

用来同时描述一个系统平台或者一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一个云计算平台按需进行动态的供给、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取消服务等。

“菜单”的主人,或者说这朵“云”的主人,正是无锡太湖云计算平台服务公司。

这个看起来像“IT大总管”的公司,有道颇为耀眼的光环——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也是IBM全球第一个商业运营的云计算中心,真正的所属是无锡市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

从传统工业向以服务为导向的产业升级中,软件服务和外包成了无锡滨湖区的首选,而在滨湖区区委书记朱渭平看来,“云计算平台的建设能够便于企业在无锡创业,也使他们能够便捷的、低成本的使用这套系统,能够在这套系统上进行创新。”从2月与IBM签约,到5月正式运行,短短三个月,滨湖区政府成为了第一个使云计算商业化运作的地方政府,同时也是第一个用财政预算来打造云计算平台的政府,

IBM技术白皮书中,对“云计算”如此解释: 用来同时描述一个系统平台或者一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一个云计算平台按需进行动态的供给、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取消服务等。

再深究一点,云计算可以看作是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 、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和虚拟化(virtualization)的实际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我们就像是计算能力的批发商。”在无锡太湖云计算平台服务公司的总经理陆建豪看来,这些貌似深奥的东西或许很简单。陆曾是华为美国IT部门的负责人,受聘成为产业园云计算中心的负责人,而同时,他也是无锡斯帕特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提供SAAS的软件服务。

因为产业园企业专营于软件服务和外包业务,目前2000多平米、拥有42个标准机架的云计算中心中,最主要的应用便是IBM Rational 的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几乎囊括了任务软件系统开发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客户需求、设计、编码到最后的软件测试。而当这些企业向他们的客户提供SAAS服务时,这朵“云”依然能更好地为其多用户提供庞大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这些,都是可以按使用时间或是计算能力计费的。

流通性

仿佛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计算能力亦成为了可以方便流通的商品。

“传统的企业软件开发,可能要花两三个月的时间,以及巨大的投入购买设备、安装调试软件。但现在,只要十分钟到半个小时,我们就能配置出企业所需的设施、软件。这是一份很简单的菜单,你可以根据所需的计算容量,或使用时间来匹配选择。一旦规模化运作,价格会很低。”陆建豪说。

仿佛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计算能力亦成为了可以方便流通的商品。

因为使用虚拟化技术,尽管某个企业享用的可能只是一台服务器空间和效率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但在它的终端都是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这意味着,草创时期的企业,可以一身轻松的上路。“装配线”已经装好,软件生产和服务,在某种意义上便已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而大规模的集成,同样可以减少综合能耗成本。“根据调查,~的电等能耗成本,已经超过了服务器集群的成本。譬如3万元投入的服务器,使用年效是10年,但这段时间电力成本却会超过3万。”陆建豪说,“使用云计算,传统~可能只有10%—15%的效率,但我们可以达到50%以上,甚至更高。相对而言,能耗比就能下降。专业运营维护成本也会大大下降。”

这是因为对于单个企业来说,计算所需的容量和时间有很强的波动性,所以自身拥有的~使用效率并不高。而在云计算环境中,虚拟化技术使得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物理硬件上运行。它可以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实现闲忙动态调配,从而扩大硬件的实际可使用容量。

或许你可以想象,一台物理服务器便类似一个蛋糕,可以切成数块,同时供不同企业享用,而根据企业的需求大小不同,小块蛋糕的边界可以自动延展或缩进。而在云计算中,所有的物理服务器及相关组件在使用虚拟化技术后便是一个完整的大“蛋糕”。

广度

一份市场统计的结果是,企业信息每18个月就会翻倍扩张。而近几年来,随着传统行业的在线服务化趋势日益增强,随着流媒体、web 2.0“消费者即生产者”的铺天盖地,数据的爆炸性增长不可避免。

在已经拥有二三十家企业客户后,陆建豪还想把这片“云”延伸得更广一点。

譬如,江苏某个节能建筑设计所使用的一套设计计算软件,在自己的~使用,得跑一天,但在云计算中心,因为有更强的计算能力,一个小时便可以计算完。

譬如,他碰到一位银行的人士,他们有非常庞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要求,但现在的~却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

再譬如,除了Rational 的解决方案,他还计划着装配上CRM软件系统、杀毒软件等等。这样,除了产业园里的软件服务和外包公司,电子商务公司或许会是其下一个客户,而政府的电子政务也可以在此处理。

作为客户和合作伙伴,陆建豪他们现在每个礼拜至少会和IBM高性能解决方案实验室团队进行一次电话会议,讨论下一步,他们可以在“云”上面做何改进和增添,是否可以开发更多的商业模式。

遇到大量数据存储、处理问题的,并不仅仅是引速得公司或者无锡的各个软件服务和外包企业。

证监会、卫生部、公安局……银行、通信公司、电视生产商……10月16日,IBM企业信息架构高峰论坛,原定800人规模的会议,来了一千多人,把会议中心和整个张家界挤得满满当当。

著名分析机构IDC在2008年3月公布了对数字宇宙的最新研究发现,2007年的全球数字宇宙总量为2810亿GB,到2011年,数字宇宙总量将接近18000亿GB,与2006年相比膨胀10倍,其中70%的数字信息由小型办公室和个人创造。如果1GB的数据可以铺开为1米长的话,2007年的数据总量已经可以绕地球整整7012圈。

而另一份市场统计的结果是,企业信息每18个月就会翻倍扩张。

如果说第一次信息爆炸,是互联网把海量的平面信息电子化放到了受众的面前,那么,近几年来,随着传统行业的在线服务化趋势日益增强,随着流媒体、web 2.0“消费者即生产者”的铺天盖地,数据的爆炸性增长不可避免。

汽车租赁本是最传统的行业之一,但上海的一嗨租车每个月需要处理的客户和订单数据量,却在以每个月50%的环比增速增长,虽然目前IT架构还相对简单,但一旦数据更大规模化后,一嗨租车的总裁、计算机硕士章瑞平表示,接下去,他会考虑下“云”。

而在会场TCL的一位信息工程师看来,能耗亦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点,因为“~耗电、空调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成本,长期看来,甚至高过服务器本身。”Gartner咨询公司于2007年10月推出的“全球十大战略性IT技术”,评判标准就是未来三年很可能对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的技术,其中位居第一的便是绿色IT。

IBM把这次会议定调为“云计算时代来临,企业如何组合信息架构产品”。

14年前,郭士纳便下了两个赌注:一是在未来,顾客将逐渐看重那些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即能够将各种供应商所提供的电脑零部件进行整合的技术方案,以及能将技术整合到一个企业流程中的公司。芯片速度、软件版本、专有系统以及其他类似的东西都会衰亡,信息技术产业也将变成以服务为主导产业,而不是以技术为主导的产业。

二便是:独立计算将让位于网络化计算。(见《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第一个赌注已经非常成功,蓝色巨人成了轻松起舞的大象,来自技术服务的营收已经超过总营收的55%。

而第二个赌注,如果说当时是赌互联网的普及,那么现在或许就可以理解为基于互联网的,以服务为导向的“云计算”了。

而为了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架构,除了原有的虚拟化、网格计算等技术,IBM已经做了两年多的密集功课——这体现在商业报表上,便是24个月,紧锣密鼓的收购了8家重要公司(包括Diligent Technologies, FilesX, XIV, Arsenal Digital Solutions, Cognos, NovusCG, Princeton Softech及Softek Storage Solutions Corporation)。包含收购、研发、整合成本,整个投资已超过20亿美元。

Diligent所擅长的“重复数据删除”,XIV的“动态扩容”,而Softek的透明数据迁移工具,则提供了一种简单、统一的方法,能够跨不同的存储供应商平台和操作系统环境。这些,无疑是云计算普及的重要支撑。

而如IBM亚太区系统存储部销售总经理Justin Hildebrandt而言,“IBM收购公司,肯定因为它本身有很强的客户基础。”虽然收购的是偏区域性的技术公司,但都已有不错的应用,如XIV已经替以色列Leumi银行提供了解决方案。

驾云者

当IT界的大佬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扑向“云”时,EMC、HP、微软、Sun、戴尔等亦纷纷推出了云计算解决方案时,“云”越来越像一个好用的商业概念和营销手段,但谁更好地能驾御好这朵云呢?

在下赌注的那一年,郭士纳还强调了一句:计算模式的变革总是每隔10年或者15年发生一次。

而就在2007年11月,IBM宣布了“蓝云”计划,推出即可使用的企业云服务,宣告一个新的计算模式时代的到来。

并不是只有IBM在如此高调地宣扬它的“云计算”。

虽然由Google27岁的高级软件工程师克里斯托夫提出“云”还不到两年,但“云”却迅速变成了IT界极其时髦的概念。

“IT产业言必称云计算,甚至超过了女性追逐时装潮流的程度。”——甲骨文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曾如此戏谑。

但随着IT界的大佬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扑向“云”时,“云”的概念也开始日益模糊。

Google提出“云”的初衷依然是“繁荣整个网络”,它的“云”由几十万甚至大约100万台廉价的服务器所组成,它们在眨眼之间便能为数十亿的搜索提交答案。与许多传统的超级计算机不同,Google的系统永远不会老化。如果网络中某一台机器落伍(通常在使用3年后),工程师们就会把它淘汰,而代之以性能更强的新款计算机。这意味着,“云”几乎就像生物一样能长生不老。

“当然,Google的目标不光是‘搜索’,‘云’的足迹会慢慢延伸到每个用户的信息生活中,如2008年4月发布的Google APP Engine,给广大的Web2.0应用厂商提供了基础设施引擎,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类似digg、 delicious这类网民常用的互联网应用都会寄宿在其之上。Apple的模式则更细化,其允许Mac的用户使用其云设施存放个人数字信息。”相对于“更浪漫更大众”的Google和Apple,亚马逊、IBM等显然更善于赚企业的钱。

2006年8月发布的Amazon EC2,便是将亚马逊自有~强大运算容量的使用权,提供给各个企业,其方式就像购买最新畅销书一样简单易行。价格也同样漂亮,对于小型企业的需求,这种计算能力只需10美分一个小时。事实上,6年前,“云”一词远未出现时,亚马逊便已经开始了这种尝试,当时主要客户是新创企业和程序开发员个人,而现在,更大的客户纷至沓来,包括纽约时报公司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

在琳达·S·桑福德《开放性成长》一书中,谈到商业的“组件化”,许多人从标准化生产中获得启示,认为标准化可以提高效率,而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就开始将商业组件化,例如把不同的流程都组件化了,因此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组件提供商,同时会催生各种生产平台。亚马逊便是这样一个平台,他把自己擅长同时又冗余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组件划了出来。

而EMC、HP、微软、Sun、戴尔等亦纷纷推出了云计算解决方案。2007年3月,戴尔甚至一度提出把“云计算”一词作为公司注册商标,但无疾而终。

虽然,云计算与多年前技术行业所谓的“随需应变”(on-demand)计算类似,所整合的亦是既有的技术,但规模却更大,自动调配亦更加灵活。

即使,“云”越来越像一个好用的商业概念和营销手段,即使AMR Research公司的分析师布鲁斯·理查森说,“云计算是硅谷公司为了自己的梦想而虚张声势”。但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就摆放在眼前,IT大佬和各色技术供应商们显然会挖到更多的“金矿”。

而对于更多的提供SAAS模式和在线服务的大小企业来说,计算的“工业化”时代到来,只要专营于自己的业务,存储和计算都已是装配线、自动化了,或许,便可以行进得更快更稳些。

下行的经济中,低成本,高效率,当然最为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官方淘宝店开业啦~
欢迎大家多多支持基金会~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 ( 沪ICP备05042587号 )

GMT+8, 2024-4-28 09: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