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注册用户
搜索
楼主: 前朝遗少

[转帖] 搜狐想造反啊? 首页上居然恶毒攻击转基因。方舟子,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3 14: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swh@home 发表于 2013-6-23 13:09
绿和一类的NGO在反转上的确很激进,不是有个名词叫“环保恐怖主义”嘛!
任何外来事物到了中国,总会有点儿 ...

技术是中性的,有好处有坏处。搞科研的人做的,就是把好处尽量找出来,把坏处尽量消除。转基因有其缺点,杂交育种也有其过人之处。但问题是,现在反对转基因的人,很少有客观地根据有力证据去评价缺点和优点,而只是在制造恐慌。这无助于解决问题,只是满足了嘴炮和阴谋论的欲望。

就像核电一样,出了事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关了之,这当然是眼前最省事的解决办法。但长此下去,必定陷入能源困局。不去直接面对困难,而是捕风捉影做缩头乌龟,那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而只有冷静客观理性地去分析问题,才是唯一的出路。核能,转基因,大数据(是的,大数据时代就是大规模自动化网络监视的时代),都是如此。

当然,绿和之类的肯定是鼓吹大家放弃新技术去走老路的。他们可能觉得只有自然才是好的。

那何必从树上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15:05: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Dan 发表于 5 小时前

人类选择灭亡也是自己的选择 少部分人的“清醒”是没有用的其实我想说 你说的这段话应该保存下来 以后考古学有用

我要一块石板……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评分

参与人数 1基本分 +3 收起 理由
H-Dan + 3 石板好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15:07: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wjmath 发表于 10 小时前
本帖最后由 fwjmath 于 2013-6-23 04:58 编辑

提升营养成分的也有,比如说黄金大米,就是在大米中转入了产生胡萝卜素的一系列基因,可以更有效补充维生素A。不过这个是针对贫穷国

话说绿和的百度百科词条里面一段反转基因的各种被高端黑←_←
23333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15:1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wh@home 发表于 14 小时前
转基因有啥好处呢?

转基因农作物
抗病虫害->能抗几种啊?把能抗的这几种淘汰了,不能抗的就发展起来了。
抗药性->导入特定基因,抗某类种子公司持有专利的药物,把该药物用于除去病虫害或者杂草,

抗病虫害就开个对人类无影响的Bt蛋白就可以秒杀大部分害虫了……
抗旱什么的只知道杂交有啊2333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15: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arthur200000 发表于 2013-6-23 15:10
抗病虫害就开个对人类无影响的Bt蛋白就可以秒杀大部分害虫了……
抗旱什么的只知道杂交有啊2333 ...

其实抗病虫害的话,基本上实用的方法都会使害虫产生抗性,这个是老话题了。无论是撒农药(BT毒蛋白其实也被应用到农药上,还冠有“有机”的名头)还是转基因,都很难避免这个问题。如果为了避免这种问题而不去用农药什么的,不是说种不了东西,但是单产肯定会降低。

其实对于抗药性问题,有现成的解决方法,还是生物学家和农学家提出的。办法很简单:在撒农药或者转基因的田地里,隔一段距离留一片不撒农药不转基因的地带,或者间作别的作物。因为一般抗药性强的害虫反而在没有农药的情况下生存能力比较差,所以在非农药地带繁殖的害虫竞争力比较高,繁殖得比较好,反而抑制了抗药性基因的传播。只要牺牲一点点收获,就能保持更长久的效果,从更长远来说反而有利。

但问题是,人类(包括我自己)是短视的。基本上很少农民能理解为什么要留个地方不撒农药。他们能理解的,或者说愿意理解的,就是撒农药杀害虫能提高产量。于是整片田地都撒上农药,把害虫逼上绝路了,那抗药性自然会提高。于是每年农药用量大幅提高,而且劝他们的话反而会被无视,因为的确短期内这是会降低单产的。技术是中性的,只要用对方法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好处,但是如果乱用的话那反噬了就不要怪别人。

问题是,有多少人在技术的好处面前还能保持冷静?又有多少人在技术的坏处之前还能保持冷静?

关于抗旱的话,因为这涉及整棵植株的整个生化过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而不像BT毒蛋白甚至黄金大米,只需要少数几个基因。现在生物工程还不能处理这样复杂的问题,所以杂交育种仍然是不二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16: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swh@home 发表于 2013-6-23 13:09
绿和一类的NGO在反转上的确很激进,不是有个名词叫“环保恐怖主义”嘛!
任何外来事物到了中国,总会有点儿 ...

杂交水稻的确是本国的骄傲,是一项很了不起的科研成果,但是为什么没有大面积推广呢?这是有原因的,因为杂交水稻产量高,必然对营养供给要求比较高,自然就对土地压力非常大,需要大量的化肥,长时间种植杂交水稻对土地的伤害是很大的,需要养长时间才能恢复。生产成本高,田间管理要求比较高,这也是学术界对袁隆平老师最大的质疑地方。如果能换成水体栽培不知道会不会好些。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看其一必须要对比其二,转基因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16: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樱花飘雪 发表于 2013-6-23 16:00
杂交水稻的确是本国的骄傲,是一项很了不起的科研成果,但是为什么没有大面积推广呢?这是有原因的,因为 ...

"杂交稻一般感温性偏强、感光性偏弱,同一组合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生育期长短也有较大的变化。幼苗生长要求日平均气温不低于15℃。有利于分蘖的温度在20℃以上。出穗开花时若日平均气温低于23℃或高于30℃影响受精结实。灌浆结实期遇20℃以下低温或30℃以上高温,会造成籽粒发育不良。杂交稻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能力均比一般水稻品种偏高,尤其是出穗开花至乳熟期其生理需水强度更高。在中等以上肥力稻田上,每公顷生产7500kg杂交稻稻谷水平下,其所需的养分大致是:氮150kg,磷60kg,钾260kg。杂交稻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不论山区、丘陵或平原,一般土质均可种植。" ——摘自百度百科《杂交稻》

地址:http://baike.baidu.cn/view/467046.htm

以上说明,杂交稻的推广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起码我老家那里是不要想推广了,在东北估计是没有地方能达到那样的气候条件的。


倒是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言论,有学者希望保留一定面积的优质常规水稻的种植,呼吁还给农民自由选择种子的权利:三农专家李昌平:我为什么呼吁袁隆平培育常规水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22: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swh@home 发表于 2013-6-23 16:45
"杂交稻一般感温性偏强、感光性偏弱,同一组合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生育期长短也有较大的变化。幼苗生长要 ...

嗯!现在农民自留种的越来越少,都是购买种子。不是农民不想自留种,而是无法自留种,都是市场化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01: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樱花飘雪 发表于 2013-6-23 22:42
嗯!现在农民自留种的越来越少,都是购买种子。不是农民不想自留种,而是无法自留种,都是市场化闹的。

...

其实跟市场化没有关系。

杂交作物的优势在于包含不同品系对于特定特性有利的优良基因之间的组合,而这种组合在水稻产生种子的时候很容易被破坏。

还记得孟德尔吗?虽然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作物(这也解释了当时为什么袁老找雄性不育系找得那么辛苦,雄性不育系一代就基本挂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基因会重新组合,也就破坏了原来杂交得到的组合。基因之间的调控是如此复杂,重新组合之后能得到原来组合的概率几乎没有。新一代的种子也就有着千奇百怪的性状,失去了优势。这个过程,如果没有生物工程的人工干预的话,单凭农民是很难阻止的。即使是政府出钱,杂交水稻还是不能留种,这是它本身决定的。

这也是转基因作物的优势之一:只要原种作物不是杂交的,那么不加干预,转基因作物是可以留种的。当然为了不退化,可能需要多做些工作,但这是完全可行的。

说句题外话,我是赞成地方稻种要留种的,多样性是抗击灾难的最好方法,而地方稻种也能为杂交水稻提供更多的基因多样性,可能可以做出更好的杂交组合。但的确这也是市场化难以做到的,合理的方法之一是政府补贴,但这需要一帮懂一点生物的政府官员,而我对此同样不抱什么希望。另一种合理的方法是差异经营,地方稻种以绿色农业方法耕作,然后以高价格卖给那些追求“绿色”以及“品质生活”的人,这样产生的利润再加上一定的补贴,或许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而遇到灾难时,也可以以稍高的价格出售稻种,这也是很自然的想法,农民会去购买,因为至少不会绝收,而得到的收入也可以更好地管理地方稻种。这种方法唯一的问题是,利润太多,肯定有人想伸手,那就没赚头做不下去了。而在现在的大环境下,这几乎是一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02: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wh@home 于 2013-6-24 03:14 编辑

谷歌了一下,得到如下资料:

“据陈温福介绍,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主要分成南方的超级杂交稻和北方的常规超级稻两大部分,南方的超级杂交稻是利用杂种一代优势,需年年制种,适合在南方籼稻区种植,生产出的稻米为长粒型的籼米;北方的常规超级稻属常规稻,农民一次买种可连续多年种植,不需年年制种,适合在北方稻区种植,也可在南方的部分稻区种植,生产出的稻米为椭圆型的粳米,即“东北大米”。”

看来在东北还是可以留稻种的。

资料来源http://www.moa.gov.cn/zwllm/zwdt/200409/t20040929_250091.htm

“辽宁省稻作所研究员杨振玉开创我国杂交粳稻育种与栽培的先河”

原来还有可以在东北种植的杂交粳稻啊!

资料来源http://chinaneast.xinhuanet.com/2006-09/18/content_8058914.htm

PS:又失眠了,现在才想要去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10: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基因食物不能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11: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转基因技术对公众不透明。没法证明对生态是无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12: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faner 发表于 2013-6-24 11:11
主要是转基因技术对公众不透明。没法证明对生态是无害的。

其实一直都很透明,高中课本里就有,网上也有很多科普文章。问题是,公众是不会看这种“难以理解”的东西的。他们需要的不是真理,而是结论。而这就给了那些危言耸听的人钻空子的机会。

其实转基因对生态的影响才是最应该讨论的问题,但是一般讨论转基因,除了慢慢转进到越来越靠谱的理由以外,很少一上来就直中要害的。在这方面,稻米其实是非常优良的,因为是自花授粉,与外界的基因交流基本没有,再在收获的时候多花点心思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玉米比较麻烦,但因为花粉相对较重,采用适当的间作以及田野管理也还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另外,如果转入的基因没有生存优势,那么即使流出到外界,也不会影响野生种的基因池。再者,还有很多技术方法在必要时可以用,比如说加入某套基因,使得作物生长时必需某种人工营养素,那就不怕基因逃逸了。

其实黄金大米就很好,基本上在生态上不会有大的影响,安全性也验证过了,对人类好处也很多,貌似还可以自留种(这个不是很确定)。如果能上市我真的想天天吃,问题是没有……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那个问题:面对技术上的困难,与其固步自封一直做缩头乌龟,不如直面困难想办法解决。

不过有多少人肯这样做?人类(包括我自己)都是拈轻怕重的,又有多少人肯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20: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热闹

灭亡一个民族方法很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5 04: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wjmath 于 2013-6-25 04:37 编辑
前朝遗少 发表于 2013-6-24 20:35
热闹

灭亡一个民族方法很多的

对,比如说固步自封,比如说闭关锁国。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官方淘宝店开业啦~
欢迎大家多多支持基金会~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 ( 沪ICP备05042587号 )

GMT+8, 2025-4-22 15: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