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注册用户
搜索
楼主: 前朝遗少

老朽活到老,学到老,也来学建高楼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2-17 13: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7 14: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啊

需要批评的地方有:

1,像文革这样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追求的崇高时期,被污蔑为“荒唐”。最近30年才是真正的荒唐岁月啊
2,同样,“改革的真正意义是使中国从一个扭曲和变态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正常的社会”,描述和事实恰恰相反。现在才是一个扭曲和变态的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7 14: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改革其实并不是始于“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改革的启动是几股力量合在一起的结果。这当中有民众改善经济状况的现实要求,有知识分子改变现状的理想,但其实更有力量的,是文革中失势者重归权力中心的要求。后者又有两部分人,一是想回到文革前的17年,一种是想借此走向一种新的文明
-----------------------------------------------------------------------------------------
上面这几句话是文章中最精彩最画龙点睛的话,可能作者是有意无意为之吧?
什么是“改革”的本质?这就是本质!复辟!夺回失去的天堂,建设一个比曾经的天堂更“美好”的天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7 15: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楼要顶,虽然不是很和谐。但我喜欢大实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7 16: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葛油好象曰过,有不和谐楼顶的日子,才可能是好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7 22: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评曰:和平演变早成功了,而且还成功殖民化了,早该功成身退了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2月15日报道 原题:美国之音将撤销其汉语广播和电视节目

  美国之音将撤销其普通话和粤语广播及电视节目,仅保留其中文网站,并进行大幅度裁员。

  2月14日,美国广播事业管理委员会向国会提交了其2012财年预算方案,其中包括了以上财政削减计划。

  该方案称,美国之音计划自今年10月1日开始全面停止其普通话短波、中波及卫星电视广播节目,全面取消粤语广播,并计划裁员45人,其中有38人将来自普通话栏目组。目前,美国之音普通话栏目组共有69名员工。

  美国广播事业管理委员会的这一方案是在奥巴马公布了美国政府2012财年预算方案后提交的。

  美国之音是美国广播事业管理委员会监管下的一个政府机构,创立于1942年,是全球最著名的汉语广播机构之一。这个决定将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来源:新华国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6: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hominy (2011-2-18 11:39:44)
文革初期有个说法大家都还记得,即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领导权不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毛主席作为党的主席,居然连一篇文章都不能发表了,可见问题之严重。原因就在于自上而下的一条刘邓为首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掌控,其理论指导就是那本臭名昭著的《修养》,对各级干部思想毒害极深。而且刘邓总是打着毛主席和中央的名义推行修正主义的资本主义复辟路线,就使下面广大干部只能跟着走,谁如果怀疑那就是反党反中央。这种手法至今不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17: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高的楼啊,看的我帽子都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20: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高的楼啊,看的我帽子都掉了......
faner 发表于 2011-2-21 17:08


忽悠,大忽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16: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们,请“睁了眼看”吧


库爽生


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7月22日的杂文《论睁了眼看》,即便今天发表在《人民日报》,也是一篇典范时文奇作。

鲁迅在本文中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倘使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然而,不幸这一种勇气,是我们中国人最所缺乏的。”我以为,当今中国的主流文人,绝大多数与鲁迅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揭示的文人们闭着眼不敢正视“淋漓的鲜血、惨痛的人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岂但“不敢”,而且“不愿”、“不屑”。于是,我们看到,主流文人的一套话语,往往成了“造谎、说谎、传谎”的典范。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谎言,尤使我耳不忍闻。当仍然以领导阶级身份傲然挺立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一行的工人阶级,遭受了国企私有化浪潮最残酷的“革命”的时候,当大量4050大龄下岗失业工人生活陷入朝不保夕的极度困境、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我们打开电视,我们翻开报纸,一些仿佛生活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的主流文人们,却在那里摇头晃脑地“造谎、说谎、传谎”。

整体上讲,4050大龄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实际上是由温饱向赤贫倒退,城镇大量普通居民也由于住房、医疗、教育费用压力巨大,物价轮番大涨,消费成本日增,随时面临失业等实际问题,日子越过越艰难,生活质量其实呈下降趋势,而主流媒体却常说什么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还有,央视以及众多电视台的主持人,开口就说什么老百姓生活富起来了,有意无意地在说谎、传谎。央视有“实话实说”节目,还有“用事实说话”的焦点访谈节目,可是,央视的编导们却就是闭眼不看事实,完全不会“实话实说”,而是满口谎话,——至少在对于百姓生活评价上是如此。  
岂但说谎,而且还唱谎——不是指通常的“假唱”,而是说一些歌星所唱的歌,虽然曲调优美,歌词内容却太虚假(当然这不能怪歌手,是词作者的谎言)。比如,《好日子》“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事实上,大量大龄下岗失业工人今天是穷日子,明天是苦日子;今天是发愁的日子,明天是屈辱的日子……《走进新时代》:“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人,自然是有,但不是绝大多数老百姓,更不是工人阶级。传统工人阶级中的多数不但没有富起来,而且“穷下去”了。实际上,我们的歌星影星电视节目主持人们,喜欢自说自话,因为他们自己是真的富起来了。

还有一些在圈子内颇有知名度的作家们,经常侈谈什么“底层文学”,实际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社会底层”究竟在哪里。记得,中国社科院于2005年曾经进行过一个调查,结论:最贫穷的群体在城市。该报告把中国社会分为10个阶层,工人、农民、城市无业失业人员,属于第8、9、10层。事实上尽人皆知,真正的“底层”就是第十层的城市贫民,而底层中的底层,就是在国企改制中下岗失业的4050原工人,因为以他们的自身条件,绝大多数人已经根本无法“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了,而暂时失业的大学生和其他青年,在劳动力市场是有竞争力的,只不过是在挑选职业。这就是现实:真正的社会底层在城市,在千千万万原国企变身的“贫民窟”。

农民和农民工,当然仍属穷人阶层,但是他们只是“准底层”,还不是真正的最底层。而一些作家吟几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哼一下“田园将芜,胡不归”,就自以为属于底层文学,实则与现实差距大矣。如此,其作品何以反映真正的社会底层?

当今的文人们,其中一些如所谓“主流经济学家”们,对于数以千万计的老工人下岗失业的悲惨命运是完全清楚的,因为他们公开声称,国企改制必须牺牲三千万老工人;也有一些把自己与“良知分子”划清界限的知识分子,出于看戏不怕台高的看客心理,幸灾乐祸,并用工人阶级的悲惨遭遇衬托他们生活的优越;当然也有很多文人确实不明就里,以为真的全社会所有人生活水平都大大提高了,真的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压根不知道曾经的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竟然是由温饱向赤贫的历史性倒退。可是事实是残酷的,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非不厌其烦的改革开放赞歌所能改变和掩盖的。

文革期间,党中央、毛主席为了让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文人们曾经带薪到“五七”干校参加了一段时间的“半耕半读”的学习、劳动生活,这些文人至今还耿耿于怀,反复撰文控诉“牛棚”生活。要知道,他们之所谓“牛棚”云云,不过是相比高门大衙显得简陋罢了,何况他们还领着百分之百的薪水。请这些文人把自己的“牛棚”生活与当今数千万下岗失业老工人的现状对比一下,谁的遭遇更悲惨?这些下岗失业老工人面临的是基本生存的挑战呀!他们曾经温饱的正常生活,他们作为一个阶级的尊严,全都付诸东流了。

可是,这些知识分子们,几十年来乐此不疲、反反复复舔着自身那点所谓“伤痕”。而那些所谓“主流经济学家”,还恰恰是国企私有化改制、大量老工人下岗失业的始作俑者。要知道,下岗失业老工人这一大批人曾经是我国领导阶级的主体部分,每个下岗失业工人往往影响一个家庭,直接间接涉及至少上亿人。这么重大的历史性事件,向来被称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们,为什么不敢、不愿为民请命,不为下岗失业老工人奔走呼号?不“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为什么不敢、不愿正视现实,却一味粉饰现实,热衷于造谎、信慌、传谎?这难道不是当代文人的奇耻大辱吗?

1919年,列宁发觉身为工人作家的高尔基脱离了自己的阶级,脱离了工农群众,把自己困于彼得堡内,因此鼓励高尔基走出彼得堡,“到农村或外地的工厂(或前线),去观察人们怎样以新的方式建设生活。”当今,中国的知识分子也需要“走出彼得堡”,到现实社会中感受一下老百姓的真实疾苦。特别是要走出那一栋栋华丽的写字楼和豪华的高级轿车,到表面繁华的城市背后看看大量存在的原国企生活区——那儿,就是数千万下岗失业工人生活的贫民窟、难民营!如此,则会少一些人有意无意地“造谎、传谎、信谎”了。

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中说:“凡事总要‘团圆’,正无须我们焦躁;放心喝茶,睡觉大吉。再说废话,就有‘不合时宜’之咎,免不了要受大学教授的纠正了。呸!”看来,我们以及底层社会大量贫民的“焦躁”,是特别“不合时宜”的,免不了要受主流文人们的“纠正”了:国企改制就是要牺牲三千万老工人呀,你说什么废话?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20: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会跌,跌破一千(2011-02-22 04:57:49)转载标签: 杂谈  
韩寒

最近我发现我钱包里老是没有钱,吃饭的时候掏出来只剩下几张十块,好在一碗面还能买。我开始思考,我一般出门都会往钱包里放个一千多块钱,何以呢。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加满一次油需要六百,几个朋友一起随便吃个饭在花掉两三百,来回高速公路花去五十,在不给自己买任何东西的情况下,一千块就差不多了。

我不由感叹,那些收入两三千的朋友们,在这个城市里是如何生活的,当然你可以说他们不用加油,但毕竟你要过三十天日子,还要住。这个城市的大部分设施都不属于他们,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好在我府慈悲,看城市并不需要缴养眼税。

回去的路上,我便开始回想。记得2000年,我刚出版第一本书,当时买了一台富康,因为那时只有富康桑塔纳和捷达,富康显得最动感时尚。当时还没有时尚这个词。唯一的遗憾就是名字土气了一点。当时油价3元,加满一箱油1百多,我出门带1000的习惯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这点钱已经够我开到欧洲了。当时父母要我买房子,并不是因为要改善居住条件,也不是因为要投资炒楼,而是因为当时上海市房地产低迷,于是政府出台一个政策,购买商品房,退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当时上海郊区的房价几百到一千元,市中心三千元,我说,这房价太贵了,太不合理了,市中心三千元一米,买一百平要三十万,老百姓要干十多年才能买得起房子,这是虚高的。干五年,买个一百平的房子,才是合理的。房价虚高了一倍。不能买。马上会跌,跌破一千。

后来我去了一次香港,觉得香港太贵了,怎么吃一个盖浇饭要四五十港币,当时港币和人民币是1比1.2左右,我在香港打了一次车,花了一百多人民币,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一问香港的房价,都要几万元一米,酒店都要上千元一天,回到上海,身心舒畅。

2001年,我去了北京。我在望京租了一个房子,两室两厅两卫,房租一千多。当时版税都去练车改车了,差点连房子都没租起。后来终于积下五万块,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当时房价是3800,我买了六十平,首付五万,月供一千二。房子位于管庄,名字很洋气,叫柏林爱乐。每天需要走京通高速从双桥出口下,令我疑惑的是,为什么这个房子是朝阳区的,但是我开车去通县狗市只要五分钟,而去朝阳公园却要半小时。但是很快,我发现,京通高速走到头连着就是长安街。于是,我很简约的告诉我父母,我住在长安街沿线。乡亲们又是一顿乱传,等我回老家,他们都羡慕的问我,听说你住在天安门边上,见到过国家领导人么?我说,我虽然不常见到,但我常嗅到,每当京通高速不通了以后,我就知道国家领导人要出来了,放行以后,我就能嗅嗅他们十几分钟前经过的尾气。

当时的油价还是三块多。我对朋友说,油价太贵了,得跌到一块才合理。要不然老百姓一个月工资就加几箱油,不合理。当时北京新源里都是站街的失足妇女,一失足只需要一百五十元,失足一夜两百元。

后来,由于我在北京迷失了,而且再迷失下去也要失足了,我就回到了上海。到了松江,租了一个房子,两室两厅两卫,租金三千元。当时油价四块多,我对朋友说,如果油价突破了五块,按照老百姓现在的收入,就是个大笑话。当时松江还没有一个五星酒店,我租在开元新都,一个新的小区,在大学城的对面。当时那里房价五千。朋友说,你买一个房子吧,但当时我实在买不起房子,我经过松江新城区密密麻麻的新楼盘,销售率是百分之一百,入住率是百分之一,我对朋友说,这里肯定要崩盘,这么多房子,哪有这么多人去住啊,五千一平方,就是个大笑话,按照老百姓现在的收入,得工作二十年才能买套两居室,等着吧,松江新城区迟早跌破一千,我预计五百元一平,到时候我再十万块钱买两百平。朋友说,你说的一向有道理,我现在买就砸在手里了,我要憋着。谢谢你给我的启发。



后来我给父母买了一个房子,当时在金山区朱泾镇,我贷款买了一个三居室,至今我依然非常喜欢那套房子,虽然不大,但是非常工整。当时房价是三四千,花了我所有的积蓄。房子楼下就是洗头的,洗头一次十元,洗车一次五元,打飞机三十元。当时我已经几乎停止写作,赛车刚刚起步,过了最苦的日子,进了全国最好的车队当主力车手,年薪八万元,但因为经常不幸获得第四名,奖金就没有,一年也有个十万多的收入。加上以前有些版税,我也很满意那样的生活,就是觉得这房子买的时候遇到了最高峰,以后肯定会跌进一千以内。不过让家人早些住的舒服点也是值得。我当时都忘了北京有个小房子,我在想,那破地方估计快跌破一千了吧。不去想省的烦心。

当年发生惊人事件,油价突破了五元。我想,这得游行了吧。当然,我错了。国民们真的很好,统治者如果能摊上中国,那真是莫大的福气。





后来就是一长串的省略号,就不细说了。那个要憋着的朋友我也再没见着。我的跌破一千的预言也时常被各种朋友们提起,有一天一个朋友说,你丫的直觉太准了,真的跌破一千了,不过不是楼市,是股市。我不炒股,但知道个大概,我说,什么,股市跌成三位数了?朋友说,是啊。我说,哦,你最近忙什么呢。朋友说,我一直相信你的老百姓买不起就是硬道理,楼市必然跌破一千的理论,于是我就去炒股了。



到了今天,油价已经在接近十元了。我觉得油价应该更高,高到让那些不顾大局不顾领导利益动不动要自焚的刁民们连一升汽油都买不起,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这类事件的发生,而房价也应该更高,高到根本就够不着,这样才能让那些非要房子不可的姑娘们都嫁给有钱人,保障我国的年轻男人一心创业,心无杂念,身无压力。税率也应该更高,个人所得税百分之八十,不光买房子要交房产税,生孩子还要交产房税,政府破坏环境以后老百姓要交纳环境保护税,赚了要交利润税,亏了要交经验税,死人要交遗产税,壮丁要交遗精税,男人要交睡人税,女人要交被睡税,至于为什么这样更好,反正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小时候墙上就写着,纳税光荣。能把字用红色写在墙上那么大而且不被擦掉的,都是不能惹的。



至于我,还是习惯了揣着一千块钱出门,只是前几天去了一次香港,觉得那里物价怎么这么便宜。今天去肯德基,买了一个甜筒,给了两块钱,服务员说,三块。可能是肯德基麦当劳涨的少,我还停留在汉堡十元的年代里。但是有一个喜讯,在房价油价电费水费齐涨的今天,终于有一样政府收费项目减价了,而且一减就减去了将近一半的价格,而那些涨价的项目往往每次只涨一两成,说明政府该大方的地方还是很大方的——登记结婚从9元降到了5元,也就是说,如果你一辈子结婚三次,政府为你省去了足足十二块。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6 20: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引力波已经投入实用了啊

http://junshi.daqi.com/article/3070128.html
意淫强国

外媒猜测,哈工大雷达的这次泄密是让美军F22面临停产真正原因。

我们知道,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向外发出引力波,但对引力波的探测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科学难题。只要实现了对引力波的有效探测,世界上就不会存在可以隐形的东西。

目前美国最先进的F22只能实现对传统雷达的隐形,但在“引力波无源雷达”这一旁门左道的高科技雷达面前却毫无应对的办法。而且,新体制雷达采用无源设计,本身对外并不发出任何信号,使敌人的反辐射导弹也变成了废铁烂铜。

前不久咱们的一位空军将领在回答美方记者的提问的时候,就底气十足地表示,只要F22敢进入中国领空,就一定会让它有来无回。而美国原计划在韩国部署一个F22中队,但后来又悄悄地撤回命令,原因是什么,大家自己琢磨吧。

刘永坦教授,电子工程专家。湖北武汉人,汉族。1936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3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1956年选送进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深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7 02: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貼,已收藏,深刻學習領會貼中精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7 22: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2月15日晚上8点多,曲靖市罗平县马街上革岗村的村民黄建文收到了马街中心法庭邮寄来的一张传票,随即找人联系律师。可是,当律师听说了应到时间后,以为愚人节提前来临。这时,当事人才发现:用手写的传票笔迹清晰地显示:应到时间为“2011年2月30日9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1: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生乘坐1301次列车死于非命---铁路有杀手

死者赵伟,大学生。因为换座问题,赵伟被乘务员奚落嘲弄,赵伟向列车长反映了此问题。后半夜约3点左右,乘警把赵伟叫走。同路同学再见到赵伟的时候,赵伟已是眼眶青紫,没有生命了。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60216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官方淘宝店开业啦~
欢迎大家多多支持基金会~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 ( 沪ICP备05042587号 )

GMT+8, 2025-4-23 16: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