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国外媒体于3日报道,全球网格论坛(Global Grid Forum)在最近发表一份论文称计算机领域的两大新技术――网格计算和P2P技术有望实现融合。
该论文是由美国圣地亚哥超级计算机中心的Karan Bhatia,瑞典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的Per Brand,甲骨文的Sergio Mendiola,微软的Alex Mallet以及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的Karlo Berket共同发表的。
这篇论文是全球网格论坛下属的OGSAP2P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该小组主要研究如何将开放网格服务架构(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OGSA)与P2P应用相结合。
OGSA被称为下一代的网格体系结构,它是在原来“五层沙漏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Web Service 技术提出来的。OGSA包括两大关键技术即网格技术和Web Service 技术。
论文作者表示:“随着下一代网格计算协议的日益成熟,P2P社区必须考虑如何将这些新协议嵌入到P2P应用之中。”
不过,他们在论文中也承认:“由于P2P系统与传统的基于服务器的网格系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P2P与网格技术的结合并不能马上见效。”
由于P2P技术将服务器和客户端融为一体,因此它使用了不同于传统形式的安全和认证技术,而且它还有着与传统网络不同的网络连接特性(如在移动或者穿越防火墙时可以改变IP)和不同的使用领域(如即时通讯和共享文件等)。
论文作者在最后还预言:“虽然P2P技术与传统网络有着诸多不同,但是由于它在技术上有着强大优势,因此P2P技术的发展以及P2P与网格技术的结合,将影响整个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人们的信息获取模式,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机网络’。”
原文地址:http://www.ppcn.net/n2431c1.asp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