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个对这个问题进行理性深思、并进行量化计算的人是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德瑞克(seti研究所所长)。1961年,他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方程式(现在被称为“德瑞克方程”),来计算银河系中可能存在其它文明的数量。方程式比较容易理解:N=R×f(p)×n(e)×f(l)×f(i)×f(c)×L方程式中,“N”代表的是银河系里可以沟通的文明的数量;“R”代表在银河系中如太阳一般适合孕育生命的恒星形成的速度;“f(p)”代表有行星的恒星所占的比例;“n(e)”代表每个恒星中存在着适合形成生物圈的环境的数量;“f(l)”代表那些能够让智慧生命进化发展的行星的比例;“f(c)”代表那些智慧生命能够达到一定的科技并且试图和外界交流的的行星的比例;“L”代表智慧的、可交流的文明能够存在的时间长短。
这是一个估算公式,公式右边的任何一个因子都不完全确定,并且它们的变数都会影响计算结果。但这样的计算方式至少给天文学家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启示,根据这个公式,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估计,银河系中存在的文明大概有100万个;天文学家海西·马根的估计数是大概50万个;弗兰克·德瑞克本人的估计数是大约10万个。
“10万个和100万个之间有巨大的差别。我认为,银河系中存在的文明数量总的范围,大概是在10万个到200万个之间。”SETI研究所资深天文学家塞斯·休斯德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总结说。正是这位天文学家乐观地估计人类应该能够在20年内捕捉到地外文明发出的信号,“依据我的推算,假设银河系中只有10万个地外文明,他们发射的信号也将在2020年之前被我们捕捉、识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