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俗语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详细说明传送门在这里 http://epaper.21cbh.com/html/2013-01/28/content_59028.htm?div=-1
“地毯老鼠竞赛”和寒门子弟的非物质劣势
我从里面摘了一段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见下面
“门当户对”与“精英世袭”
低教育寒门子弟日渐被高等教育尤其名牌大学拒之门外,除了外在的物质和非物质原因,还有一个眼看越来越明显的内在“生物”原因,这便是由教育程度决定的“选择婚配(assortative mating)”的长期代际效果。
美国的社会演化趋势,不仅是正常婚姻家庭比例的下降,更有男女结合对象日益来自各自的社会经济阶层的大势。《华盛顿邮报》刊登布鲁金斯研究院学者的结论,总结美国两极分化和固化的一个社会因素,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男女彼此嫁娶的趋势上升”。《经济学家》周刊在描述美国“阶级世袭”现象时,也提到大学毕业生彼此嫁娶这一社会原因。常春藤校友彼此通婚的社会风气,是美国“精英世袭”的重要原因之一。低教育群体中,即便是露水夫妻,也是门当户对的“鱼找鱼,虾找虾”。长此以往,美国社会出现了“智商异化”。
这一现象,首先由著名保守派作家默里(Charles Murray)与一位已故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1994年的合著《铃形曲线》(代表智商分布曲线)提出。因为主导美国后工业社会的是“创意型经济”(《华尔街日报》语),“脑力在市场上的经济价值不断增加”(默里引用了比尔·盖茨的名言:“软件是个智商工业”),使得智商与社会成功和社会地位的关系越来越强。在新世纪里,聪明人得到最好的教育,找到最好的工作,挣最多的钱,彼此嫁娶生育聪明的下一代,而形成所谓“认知力精英集团(cognitive elite)”。因为智商大部分(40%-80%)来自遗传,使得智商驱动的社会分化成为世袭的固化现象。但是该书将美国不同族群按平均智商排名(从低到高依次是黑人、拉美裔、白人、亚裔、犹太人),引起了 “政治不正确”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