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注册用户
搜索
查看: 5043|回复: 11

[转帖] 鱼翅交易背后数据之争揭露全球鲨鱼危机 地球现在岌岌可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4 16: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鱼翅交易背后数据之争揭露全球鲨鱼危机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7日 11:22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作者 潘寅茹

  摘要:有海洋霸主之称的鲨鱼从未想到鱼鳍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近年来, 鱼翅需求的旺盛带动了鱼翅贸易行业的繁荣。但是,残忍的捕捞方式使得鱼翅贸易饱受诟病。

  有海洋霸主之称的鲨鱼从未想到鱼鳍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近年来,鱼翅需求的旺盛带动了鱼翅贸易行业的繁荣。但是,残忍的捕捞方式使得鱼翅贸易饱受诟病。

  因此,当水产贸易商从鱼翅贸易中获利,当食客在疯狂地享用鱼翅的味美时,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是,全球究竟有多少条鲨鱼?

  对于这个问题,各大权威机构以及一些环保组织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渔业部门2010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在2000~2008年期间,每年平均有近82.44万吨鲨鱼被捕捞。这一数据被皮尤环境组织与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引用。

  但是,一些环保组织则持不同意见,认为每年被捕的鲨鱼维持在1000万条左右。也有NGO认为,这些数字过低,每年约有1亿条鲨鱼沦为食客餐桌上的盘中餐。但是,引用最多的数据是,每年约有2600万~7300万条鲨鱼因为其贵重的鱼鳍成为牺牲品。

  数据之争

  每年约有2600万~7300万条鲨鱼被捕,这一结论源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及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合作进行的研究而得出。

  由美国渔业学家谢莉·克拉克(Shelley C. Clarke)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另辟蹊径,从鱼翅市场交易角度来推测全球鲨鱼总量。

  克拉克及其团队在1999年~2001年的18个月期间,选择驻扎全球鱼翅贸易集中地——香港的鱼翅贸易市场,收集了11种鱼翅进口数据,这些数据包括鱼翅的长度、湿度、重量等。在掌握了翔实的鱼翅数据后,克拉克团队将这些数据输入电脑,通过电脑程序建立的数学模型,推算出鲨鱼的品种与数量。

  结果显示,在分析香港鱼翅贸易的数据背后,涉及每年捕杀2600万~7300万条鲨鱼,每年的平均数为3800万条,共重约170万吨。其中,2600万为计算模型推测出的最低值,7300万为最高值。这一结果发表在2006年的国际科学期刊《生态学通讯》(Ecology Letters)上。

  这一结果即出随即引发了全球环保组织的关注。因为, FAO发表的数据显示,在2000~2008年期间,全球已知的年均鲨鱼捕捞量在70万吨~80万吨之间波动。其中,2009年达到峰值,约为90.02万吨,2008年为最低值,约为73.65万吨。

  FAO作为世界权威机构,拥有最为详尽的全球渔业贸易数据。每年,FAO会定期出版《基于捕捞量与上岸量的渔业数据年鉴》(Yearbook of Fishery Statistics – Catches and Landings)。《年鉴》中的数据源于各成员国上报后的汇总结果。

  对比显示,克拉克团队的数据明显高于FAO的官方统计。这或许表明,人类一直低估了鲨鱼所面临的威胁。对于差距如此之大的现状,克拉克团队在发表的论文中称:“尽管FAO拥有全球最为翔实的渔业贸易数据,但数据的统计存在不完善之处。比如,由于需要各成员国每年主动上报渔业数据,因此,这些数据不免会受到各成员国在数据收集能力方面存在差异的影响。同时,各成员国上报渔业数据的时间截点不同,也会影响FAO当年渔业数据的统计。而且,FAO在统计渔业数据,尤其是鲨鱼种类的数据时,只强调上岸量与捕捞量,对于那些未上岸的,或者遭到割鳍被遗弃的鲨鱼并未囊括在统计数据内。”

  虽然克拉克团队得出的数据目前是全球范围内唯一的鲨鱼捕捞量综合数据,但是,也有学者对此数据提出了不同意见。美国渔业组织的一个分支机构Seafood Coalition 的发言人拉塞尔·哈德逊(Russell H. Hudson)就不同意报告中提及的数据,认为这一数据的可靠性还有待商榷。哈德逊表示,报告中的样本选取应更为全面,比如选择处于各个年龄阶段与各个海域的鲨鱼,而不只是依赖港口贸易中的鲨鱼数量,因为,即使是同一种鲨鱼在不同海域生长速度也不同。

  国际环保组织野生动物救援协会(WildAid)的执行主席彼得·奈茨(Peter Knights)也认为新研究得出的数据存在不完善之处。“克拉克团队得出的数据对鲨鱼保护很有助益,但要真正有帮助,还需根据鲨鱼的不同种类以及不同的生存区域进行细分而研究。”

  意义所在

  目前,全球对于鲨鱼数量的统计并没有统一的结论,仍处于众说纷纭的阶段。而在一些环保专家看来,正是因为鲨鱼统计数据的不确定,给如今保护鲨鱼的行动带来了诸多不便。

  鲨鱼虽然体积庞大,但是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海洋食物链的最顶层的捕猎者,鲨鱼以“侵略者”的身份,靠驱除、掠食海洋中小、弱、病、残的海洋生物来保持被侵略族群的健康,从而维持海洋的生态平衡。

  但是,鲨鱼也是海洋生物中最易受到过度捕捞影响的族群。鲨鱼族群的生育速度赶不上人类捕捞的技术发展。就鲨鱼本身的生长特点而言,鲨鱼成熟期较晚,生产的幼仔数目少。而且鲨鱼的生长速度慢,平均大约10年才能生长为一条成年的鲨鱼。再加上人类的捕捞技术不断发展,好不容易才长大的鲨鱼,却终因一些地区的过度捕杀而失去了生命。

  彼得认为,“鲨鱼,很可能会是因为人类因素,而成为第一个绝迹的海洋生物。”皮尤环境组织负责鲨鱼族群保护的专家吉尔·赫普(Jill Hepp)表示,鲨鱼数量稳定,海洋生物才会充满生机。如果鲨鱼被过度捕杀,海洋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则是最糟糕的结果。

  缺乏精确的数据统计是导致鲨鱼捕捞行业所受监管甚少的一个原因。正是由于无从知晓全球鲨鱼的具体数量,才使得一些渔业组织较少关注鲨鱼族群。目前,鲨鱼捕捞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处于无人报告、无人监管的状态。而且,数据的混乱现状也使保护政策的制定缺乏依据与准绳。

  就国际社会目前对鲨鱼保护的现状而言,并不容乐观。FAO于1999年推出了《鲨鱼养护与管理国际行动计划》,号召各国来保护、管理和持续利用鲨鱼。但迄今为止,只有约10个国家实施了鲨鱼国家行动计划,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在制定鲨鱼渔业管理计划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直到2002年,由全球80个国家签署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才将4种鲨鱼(姥鲨、鲸鲨、噬人鲨和锯鲨)列入附录Ⅱ名单,旨在通过严格的国际贸易限制来保护这些鲨鱼。鉴于全球至少存在350种鲨鱼的现状,绝大多数鲨鱼还未列入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这也在无形之中为鲨鱼的生存前景蒙上阴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5 15: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问题是我不喜欢算生命医药类项目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5 15: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24 我想跟你分享一个心得.jpg
26 我在为你们分类时有个领悟.jpg
27 我发现你们不是哺乳动物.jpg
28 地球的哺乳动物.jpg
29 都会和大自然维持平衡生态.jpg
30 人类却不会.jpg
31 你们每到一处就拼命利用.jpg
32 直到耗尽所有的大自然资源.jpg
33 生存的唯一办法.jpg
34 就是侵占别处.jpg
35 地球上只有另一种生物.jpg
36 才会这么做.jpg
37 你知道是什么吗.jpg
38 病毒.jpg
39 人类是种疾病.jpg
40 你们是地球的癌症和瘟疫.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5 17: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refla


    人类正在意识到侵蚀母体的危险性,而且一部分人类也正在寻找和母体和平共处的方法。不管出路存在与否,寻找出路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请别放弃对人类的希望,积极地寻找出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5 18: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jpegreader

好吧,积极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09: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jpegreader


    话说,病毒的不是向着低烈度但能长期和宿主共存方向进化的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09: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FA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16: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fengkai


    我的生物知识仅限高一水准……所以我不知道你说的这种现象,如果你有关于这个现象的更详尽的资料或相关的理论的话,能不能提供给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16: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物水平停留在初二水平路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8 21: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jpegreader

    抱歉,这个说法是我从其他地方看到的,具体来源已不可考。并且我不是这个专业的,对这个了解不是很多,所以说法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

不过随手用Google学术搜了一下,倒是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说法...

第一个是这个:
http://www.shvri.ac.cn/UploadFiles/201122193131135.pdf
其中6.3提到:“... 病毒进化遵循‘ 交易模型’... ...因此, 需要传播率最大化, 毒力和康复免疫率最小化。病毒毒力与致病率、传播率呈正相关, 与宿主存活率和增殖率呈负相关。只有在毒力最小化和传播率最大化之间作出平衡, 才能实现病毒基本增殖率 Ro值最大化... "

还有知网上的这篇文章: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YJY199902010.htm
全文在这里: 寄生生物致病性的进化方向.zip (201.16 KB, 下载次数: 2997)
问题的提出中说到:“... 长期以来, 人们对寄生生物(包括病毒类、细菌类、原虫类、蠕虫类)致病性的进化方向看法是: 由于寄生生物及其宿主的长期适应, 寄生生物的致病性将越来越低, 最终达到与其宿主共生的关系。这种看法在一些教科书中也有所反映... ”

从这两处可以看出“病毒是向着低烈度但能长期和宿主共存方向进化。”说法确实存在,但如同第二篇文章中后面部分所说,可能并不准确...

P.S.当然,由于本人学习的并是非生物专业,所以很可能会有不准确的地方(特别是考虑到我这两个资料的来源,个人感觉不太可靠啊... ),所以还是欢迎讨论,但是更准确的回答可能还需要请教更专业的人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基本分 +1 收起 理由
refla + 1 不错不错,挺认真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9 18: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fengkai


    让你费心找资料,还敲了这么多字,真是太感谢了!而且第二个论文是要付费买的吧?
对于这些资料,我只能看进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就无力了……ORZ
不管怎样,还是非常感谢你提供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9 21: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jpegreader


    不用在意,第二篇论文用校园网是可以免费下的...现在大学一般都买过知网的版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官方淘宝店开业啦~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 ( 沪ICP备05042587号 )

GMT+8, 2025-4-23 01: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