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5-9 03: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mooncocoon
查看了一下,似乎AMD大方向都是HSA,但是步驟的先後有點怪
nvidia的方案如你所說,是先在引進通用計算,再加大GPU上並行運算的規模
GPU上到混算的要求後再有計劃地向CPU靠攏,先是unified cache,然後引入ARM
而AMD的腳步有點像迷蹤步,先把CPU,GPU拉到一塊硅晶上去同時用unified memory controller,然後搞通用計算
再來一記共同記憶體尋址......
兩者的背景不同,情況也有點不一樣
NVIDIA本來是GPU起家,現在的自家CPU也是流動平台,和INTEL幾乎各不相干
nvidia把arm拉進來後,我覺得不大可能和當年的IBM一樣,把裡面這CPU零件弄得和桌面級的一樣壯
要不然intel一但不滿,那可會相當麻煩
所以我覺得echelon平台的計劃上CPU應該還是把工作直接扔給GPU
只是排程不再由專門的電路,而是由通用化後的組件(ARM)負責
簡單地說就是在將圖形運算變為通用運算後,進一步把排程運算都變成通用運算,簡化線路易於發展之餘順手把那部分都變成運算力量
而AMD本來就是做CPU,可能硬件製造上比較自信點吧
所以他們的計劃大多是硬件先行,軟件後上
但怪就怪在既然硬件先行又不把改進一做到底
可能之一應該是軟件方面的經驗沒nvidia老到
畢竟nvidia搞GPU本身就要經常搞驅動,而且讓CPU排程的話,改好GPU後就只是把驅動加入調用CPU的部分
偏偏AMD和ATI的軟件方面就好像是內傷(好像是這樣,以前顯示卡的驅動要玩新遊戲要下載pack,而且版本順序好像不太好........)
感覺就是硬件一下了改得差不多卻發現軟件跟不上,只好走個中間步去遷就一下
但nvidia好像是把小改變(不一定是軟件)一點點推出去,爭取時間去嘗試大修改
而且加進去的是ARM,不知他們在甚麼時候開始著手了~(200還是400的年代,還是我想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