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事名称:Bernhard Riemann Challenge【波恩哈德·黎曼 挑战赛】
赛事时间:12 月 17 日 - 19 日(48小时)
起止时刻:北京时间 2:00
竞赛项目:DNETC@Home
计算程序:- CPU
- Windows 32 位,Linux 32 位
- 每个任务在所有主机上平均消耗 CPU 时间约 80 分钟
- Windows 计算程序内存消耗每进程 15.3 MB
- Linux 计算程序内存消耗每进程 3.2 MB
- GPU
- Windows 32 位,Linux 32/64 位
- 由于不同型号的 GPU 性能差异巨大,请先预先运算以了解真实耗时
- 显存要求不得少于 128 MB
规则:成绩计算个人及团队。只有在北京时间12月17日2:00之后服务器所发送并在12月19日2:00之前上报的任务才会记录积分。
注意事项及建议:- 由于竞赛的开始时间对于中国地区是深夜 2:00,无需熬夜等待竞赛开始,可以通过设置 BOINC Manager 的【本地参数设置】→【网络使用】中的【连接网络的间隔】和【额外的任务缓存】,这两个项设置尽可能低的值(如0.01),这样 BOINC 只会下载极少量任务,对竞赛记时的任务影响不大,可以在当晚安心睡觉。
- 要记得在竞赛期间暂停其他 CPU/GPU 计算项目。
- !注意!请务必记得加入 Team China 团队,以获得论坛 竞赛奖金 积分!
祝大家竞赛取得好成绩!
竞赛期间 BOINC 的用户昵称与论坛用户名不一致的,请到这里报告:http://www.equn.com/forum/thread-29741-1-1.html
本次竞赛的项目竞赛委员可以跟帖报名,12月16日截止。
================================
扩展阅读:
格奥尔格·弗雷德里希·波恩哈德·黎曼(Georg Friedrich Bernhard Riemann,1826年9月17日-1866年7月20日)德国数学家,黎曼几何学创始人,复变函数论创始人之一。
生平
他出生于汉诺威王国(今德国下萨克森)的小镇布列斯伦茨(Breselenz)。他的父亲弗雷德里希·波恩哈德·黎曼是当地的路德会牧师。他在六个孩子中排行第二。
1840年,黎曼搬到汉诺威和祖母生活并进入中学学习。1842年祖母去世后,他搬到吕讷堡的约翰纽姆(Johanneum)。1846年,按照父亲的意愿,黎曼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在此期间他去听了一些数学讲座,包括高斯关于最小二乘法的讲座。在得到父亲的允许后,他改学数学。
1847年春,黎曼转到柏林大学,投入雅可比、狄利克雷和斯坦纳门下。两年后他回到哥廷根。
1854年他初次登台作了题为“论作为几何基础的假设”的演讲,开创了黎曼几何学,并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数学基础。他在1857年升为哥廷根大学的编外教授,并在1859年狄利克雷去世后成为正教授。
1862年,他与爱丽丝·科赫(Elise Koch)结婚。
1866年,他在第三次去意大利的的途中因肺结核在塞拉斯卡(Selasca)去世。
贡献
他对数学分析和微分几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微分方程也有很大贡献。
他引入三角级数理论,从而指出积分论的方向,并奠定了近代解析数论的基础,提出一系列问题;他最初引入黎曼曲面这一概念,对近代拓扑学影响很大;在代数函数论方面,如黎曼-诺赫定理也很重要。在微分几何方面,继高斯之后建立黎曼几何学。
他的名字出现在黎曼ζ函数,黎曼积分,黎曼引理,黎曼流形,黎曼映照定理,黎曼-希尔伯特问题,黎曼思路回环矩阵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