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注册用户
搜索
查看: 4836|回复: 8

WIKI的架构以及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9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IKI的架构以及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仙  2004-7-26 9:12:28  
博客中国(Blogchina.com)      原始出处: 东行记 【原文地址】  b38315c  
  
协作共创是人们在网上生活学习中所追求的梦想,WIKI的出现将使这一梦想部分实现。本文对对什么是WIKI,如何架构WIKI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当前WIKI在教育中的应用状况作了一些归纳总结。

一、什么是 WIKI?
1、WIKI的发展史
根据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的说法,WIKI来源于WIKIWIKI,而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 ,原本意思是“快点快点(quick)”。WIKI的历史还不长,1995年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工具——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Ward Cunningham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就是最早的WIKI系统。从1996年至今,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许多新的软件系统。WIKI于2003年8月传入中国, cnic.org把WIKI翻译成中文“维客”,zh.WIKIpedia.org把其翻译成“维基”。
2、WIKI的定义
简单地说,WIKI是一种使用者不需要知道HTML,但仍然能编辑出具有许多html特征的网页的网站。大多数WIKI通过定义一系列的格式化语法(Formatting Rule),把一般的文本转换成HTML。按照社群的定义,WIKI 是一种基于共同创作(collaborative)的网站。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修改网站上的页面数据。与Blog不同,WIKI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开放、合作、平等、共创、共享是WIKI的精髓。
3、WIKI的特点:
1)开放。社群的成员都可以创建、修改、删除页面。
2)合作。WIKI是一个协作共创系统,要求社群的成员具有合作精神。
3)平等。社群中的成员都是平等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相同的责任和权利。
4)共创。WIKI系统要求社群的成员积极参与,共同创作,实行分工合作完成某项任务。
5)共享。系统内页面的变动都可以被访问者以及社群的每一个成员所共享。
4、WIKI与 Blog的比较
WIKI和Blog一样,都是自由软件,都是一种花费低、技术简单易用的软件,都体现自由、平等、共享的文化精神。但WIKI与Blog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归属层面上,一般来说,Blog是属于私人所有,每一个Blog空间都属于个人所有;WIKI则属于社群所有,每一个WIKI空间都属于社群上的所有人共有。
2)在风格层面上,Blog体现的是个性,个性化是Blog的重要特征;WIKI强调的是协作性,是针对某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
3)内容层面上,Blog上的知识是个人的积累,是个人知识的展现,人们共享的是个人的知识, WIKI的知识是社群智慧的结晶,是社群的劳动成果,人们所共享的是社群的创造性劳动。
4)在读者层面上,Blog上的读者可能是内容的浏览者,某一主题的参与者和评价者,是起反馈者的作用;WIKI上的读者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成为著作者。
5)在存储层面上,Blog是静态存储,上面的内容如果博客者不小心删除,很难恢复;WIKI是动态存储,不担心删除,因为里面有记录,可以随时找到原文件。

二、WIKI的架构
WIKI与Blog一样,建站非常容易。常用的WIKI软件比较多,这里以OpenWIKI为例,进行一些简单介绍。
(一)、系统需求
1、硬件环境:
直接在校园网服务器上或者个人计算机上安装都可,无需添加新的硬件,如果用户太多也可使用新的独立的服务器。如果用户数量不多,一台普通PC机就可以作为服务器;如果用户数量较多,则建议用专用服务器或小型机。
2、软件环境:
Windows 2000 Server版或者windows 2003 server等服务器版以及Perl 5.6以上网页编译环境。
一个域名:即这个WIKI站点的域名,可以使用学校站点下的二级域名,也可以单独申请,很多服务商都提供这种服务,一般每年费用在100元以内。
(二)、环境设置
1、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或者windows 2003 server等服务器版(略)。
2、创建新的WEB站点打开“Internet 信息服务”对话框,新建一个“WEB站点”,根据提示输入站点名称(如WIKI),选择IP地址(192.168.7.101)。(三)、安装WIKI系统
1、创建安装目录假设你想把WIKI系统装在D盘上,就可以在D盘根目录下创建WIKI目录(d:\WIKI),将来可以把WIKI网站的内容都放在这里。
2、上传文件把WIKI系统源文件上传到刚刚创建的目录中(d:\WIKI),如果不能直接操作服务器,也可以通过FTP软件上传源文件。
3、配置系统
用纯文字编辑器(如Windows 附件里面的“记事本”)打开WIKI文件夹下的index.pl文件,根据安装的目录,把最后两行改为:$DataDir =“D:/WIKI”;do “D:/WIKI/bakie.pl”;然后保存所做的更改用同样的方法打开config文件,并把第二行根据安装目录改为 do “D:/WIKI/esperanto.pl”; 并且保存如果是movable type2.64版里自带的WIKI,此时也可以采用另一种配置方法:进入Blog的管理模式,并进入管理网志,点击“WIKI”设定,在“模板名称”里点击“WIKI_index”,把最后一行设为: do “d:/WIKI/bakie.pl”; 然后再返回到“模板名称”里点击“WIKI设定”把第二行根据安装目录改为: do“d:/WIKI/esperanto.pl”; 然后保存更新。至此,基本系统安装结束。

三、WIKI在教育中的用途
WIKI可以说是一种建站的简单实用的工具,WIKI考虑让更多人参与建设,它的语法与HTML相比要容易的多,几乎与普通写字板编辑文字差不多,很容易上手。WIKI是一个新事物,传到中国还没有一年的时间,然而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在教育中很快应用了起来,虽然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其发展的势头勇不可挡,特别是在教学资源的协作共建上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从目前来看,WIKI在教育资源的建设上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百科全书。这方面的成功的案例有:
(1)维基百科。维基百科是一个国际性的内容开放百科全书协作计划。该计划的英文版本(WIKIpedia)最初开始于2001年1月15日。中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2年10月。截止到2004年3月,英语版本共拥有22万篇文章,而其他50多种语言的版本共有大约30万条条目。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6%E9%A1%B5
(2)教育技术百科。教育技术百科全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搭建的一个建设教育技术学科的平台,内容涉及教育技术学科的方方面面。
(3)cnic.org百科。cnic.org百科是一个中文百科全书协作项目,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准确,内容开放和立场中立的百科全书,形成一个尽可能涵盖各个领域各方面知识,凝聚实践经验与智慧的在线大百科全书。到2004年5月16日为止,已有100多个页面。
(4)Weblog百科。开放的Weblog知识汇集站点,采用了WIKI的群体协力写作方式来完成有关Weblog的探索。
(5)东行记百科。内容非常开放,涉及教育的许多方面。
(6)EdTechWIKI(国外)。一个写的很好的教育技术相关的百科全书。
(7)其他百科:如http://www.lvye.org上的绿野百科、http://WIKI.online-edu.org/上的e-learning知识库。
2、作为教学改革实验的工具。这方面的案例有:
(1)东行记百科上的以WIKI为论文写作平台的实验。该实验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架构在WIKI平台上,充分发挥WIKI的容易修改和及时存储的优点以及平等、开放、共享的WIKI文化精髓,在一个新型的开放的环境中与全国各地的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毕业论文,共享灵感和智慧,最后完成论文,开拓了开放性写论文的模式。
(2)WIKIschool的探索
1)WIKI对老师来说可以作为简单内容管理工具。通过创建网页形式的内容编辑环境,让学生在其中编辑写作业,并在上面对其作出评价。
2)WIKI作为学生学习WEB技术并来完成作业的环境。通过使用WIKI逐步地学生就习惯于来编写结构化的文本并进行相关的链接。
3)WIKI作为非常有趣的环境,将班级或学习俱乐部会员关联在一起,是他们从他们第一次在线相遇后就一起协作学习。
4)WIKI作为培养学生网络行为规则。通过在网络进行协作共建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规则。
3、作为知识积累、交流的地方
1)北师大信息学院0312班WIKI站。包括各门课程表,各门课的内容等,还处在建设起步状态中。
2)贸大WIKI(对外经贸大学)。包括对外经贸大学相关的信息资讯。

由于WIKI是新事物,它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因而好多应用处在起步阶段,还不完善,但由于WIKI的开放性,平等性、共享性等与强调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前景非常广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0 11:29:0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9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和分布式计算有什么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9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做个电子图书馆收集图书、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0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ightalt在2004-8-9 19:46:31的发言:
……
和分布式计算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的,从成功的案例来看。都是将一个巨大的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量划分为许多小的任务包,每人完成一部分,再汇总修改,内容公开,与“分布式”计算的原理极为一致,且,涉及到分布式网络存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0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碧城仙在2004-8-10 8:39:38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Lightalt在2004-8-9 19:46:31的发言:
……
  和分布式计算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的,从成功的案例来看。都是将一个巨大的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量划分为许多小的任务包,每人完成一部分,再汇总修改,内容公开,与“分布式”计算的原理极为一致,且,涉及到分布式网络存储。
[/quote]
了解了~
PS:图片失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0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点图片链接,进去看看是什么,害人的网,,络,,整,,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2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碧城仙在2004-8-10 9:15:37的发言:
你点图片链接,进去看看是什么,害人的网,,络,,整,,肃。。。

现在没有图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东东.我知一直不明白他有什么特色??
1,他支持版本控制???
2,他写文档时要加标记,不太好用. 他与docbook,latex比较???
3,如果很多人编辑一个东东.谁的为主..谁的被采用???
我有很多不解....他能不能与subversion,CVS一起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ightalt在2004-8-10 8:45:03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碧城仙在2004-8-10 8:39:38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Lightalt在2004-8-9 19:46:31的发言:
  ……
   和分布式计算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的,从成功的案例来看。都是将一个巨大的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量划分为许多小的任务包,每人完成一部分,再汇总修改,内容公开,与“分布式”计算的原理极为一致,且,涉及到分布式网络存储。
[/quote]
了解了~
PS:图片失效了
[/quote]

" PS: "是什么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官方淘宝店开业啦~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 ( 沪ICP备05042587号 )

GMT+8, 2025-4-21 15: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