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注册用户
搜索
楼主: amd3-core

[求助] intel桌面cpu用10nm有多少内核 5nm有多少内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9 22: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數年前,cpu頻率不斷爬升,結果撞板
然後開始增加core的數目
2,3,4,6,8.....
早晚都要再撞板
相信早晚都要將元件通用化
來個化整為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0 10: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iscuiT 于 2009-6-29 18:10 发表
GPU 和 CPU 没有可比性。。

CPU 处理的事务差异性非常大,就算是多核心,很多极其复杂的事又不能分开来处理,所以大多时候都是一个忙死,一个闲死。。单核心年代就是一会做这事,一会做那事。。

GPU 就是大量核心去做差异性 ...


以前的windows是单任务大程序。

以后逐渐的开发是多任务小程序。
一个过大的线程,单个内核,算不过来,开发不得不考虑的事

应用变成什么样,U就做成什么样。

U能做成什么样,应用就不得超出范围。

相互牵制,相互促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0 11: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时运行两个BOINC任务(假设可以)
是一块4GHZ的CPU快呢,还是一块双核2GHZ快呢?
(假设指令集、系统环境等都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0 11: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单核的调度成本比双核高。

如果计算内容只和cpu核有关。连缓存都不用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0 16: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问个问题,是双核快,还是双单核物理CPU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0 18: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Y) 的帖子

要将复杂的工作并行化。。太困难了



这里的 Amdahl 法则可以看到一个工作只要出现10%的串行组件,128核心的理论性能提升也就只有9.3倍,与最高128倍的理论值相比,只有理论值的 7.3% 。。

就算并列化达到 99%,只能提升至理论上峰值一半以下的性能。并行化达到 99.75% 时才能获得 80% 的执行效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0 18: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桌面用户,因为日常使用繁琐无章,更多的核心其实根本无多少(哪怕一点点)的好处。。(先撇开分布式计算的使用。。

对于个人而言,选择低核心数(双核心/四核心)高工作频率会更有益。。为了工艺提升了,低核心数高频率可以达到更低的功耗,这样是最应该推广的,堆核心数的产品增加投资和维持成本不见得对桌面用户有好处。。

我觉得个桌面用户4核心已经过剩,更多的核心只有服务器渴望。。未来应该是异构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0 21: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BiscuiT 的帖子

其实也就是核心随着几何数量级增加 未必是性能的提升反到降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0 21: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zglloo 的帖子

理论上是提升的,实际很难说。。

但我觉得双核是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0 21: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uihao 于 2009-6-30 16:51 发表
再问个问题,是双核快,还是双单核物理CPU快?


两者基本一样。

你问到的其实就是加速比Speed up。我们期望的多核加速比是N,也就是说N核运算的速度是单核的N倍,但这个值很难达到,它需要程序对多核做出充分的多线程优化。

加速比要看多核心CPU的互联结构,比如说Intel的第一代“胶水四核”,在加速比在CINEBENCH 测试中的加速比大约是3.52,也就是说4核共同运作时,其性能大约相当于3.52颗单核的速度,形象的说就是1+1+1+1=3.52。由于其实质是两个双核CPU使用前端总线连接的形式连接,所以这个加速比显然不是很理想。

AMD的K10处理器坚持做复杂的原生四核连接,虽然消耗了大量的晶体管在SRI等互联结构上(四核K10核心包含4.63亿个晶体管,而双核K10核心只有1.54亿个晶体管,2MB的L3缓存大约会占用1亿左右的晶体管数目。K10比两个单核心加2MB的L3缓存还多出5500万个晶体管),但是实际效果是其4核的加速比在CINEBENCH 测试中达到3.90,这个效率已经接近4核的理论值4,可以说原生四核的效率令人满意。

双单核物理CPU,你说的也就是双路单核系统吧,一般用户组成的都是对称多处理SMP结构,这个结构的加速比也接近N,但是比起双核似乎要低一点(在前端总线容量充足的情况下,大约比双核低不到5%,可以忽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U里多核和单机多路U和集群面临的几乎是一类问题。

信息变换和信息传递的配合问题。

处理单元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变换,而存储器和处理单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处理单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否能配合的上就是问题了。

最早在只读存储器的速度和处理器之间就开始有这个矛盾了。还好一次性读取信息后U要开始漫长的处理过程。

随后磁介质的出现就更明显的信息传读出现瓶颈。如果还有人记得80年代的磁带存储器。后来的软盘和硬盘大家就都知道了。

计算机本身也有这样的问题。
早期的计算机内存、主板和U的速度是一致的(不是说一样,是一致)一致好像是到33MHz(或者是66MHz,当时的情况记不清楚了)这个水平以上。开始出现问题的。

主板总线和随机存储器的速度跟不上U。U开始倍频,并且开始普遍的采用缓存方式。
缓存也越来越跟不上U的速度。开始出现2级缓存、3级缓存。现在居然已经看不见一级缓存这个概念了。

反正现在寄存器的数量对于处理单元也是不缺了,瓶颈总来自I/O。

无限多的内核和无限多的U以及无限多的服务器对性能提升都没有用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2: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iscuiT 于 2009-6-30 21:09 发表
理论上是提升的,实际很难说。。

但我觉得双核是必要的。。



求你的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6: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foxhound 的帖子

看source code就行吧~

來!是這個:

http://img194.imageshack.us/img194/3714/1242222189316.gi

記著複製link時在後面加回個f呀
因為我不想看到那家伙,才把gif變成gi

[ 本帖最后由 universebreaker 于 2009-7-1 16:2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7: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universebreaker 的帖子

我要的是完整图呀~~ 还想知道出自那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7: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foxhound 的帖子

本来就是完整的。。是从视频上抓取的。。

出自 『咲 -Saki-』中角色国广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官方淘宝店开业啦~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 ( 沪ICP备05042587号 )

GMT+8, 2025-4-22 05: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