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10-31 09: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說明, 個人認為"討論"並不是"筆戰", 每個人願意支持什麼運算專案, 絕對都有她的自由, 也絕對應該受到尊重, SETI也的確是很大的運算團體.
然而平心而論, 不論支持與否, 真相都應該是可以被公開討論的. SETI在最初尋找外星人的作法,就已經註定是一場無止盡的資源消耗戰:
本身我也是某SETI隊伍的創隊者, 但是後來我自己廢了自己的隊伍, 轉向支持 WCG 與 Folding@Home
理由有幾個:
企圖以"非自然產生的無線電波"來辨識是否有外星生命, 本身就是一個很有限制的命題.
首先,高等智慧生命是否仍使用可被遠方偵測的無線電波就是一個 合理但不夠嚴謹 的假設.
其次,不到一定科技水準的星球無法由此來搜尋. 以地球做例子, 無線電波應用也是近百年才有的, 就算是以人類文明來說, 至少miss掉幾千年,以生命來說,更是miss掉幾億年無法被找到.
電波傳遞速度為光速, 所以越遠的星球來的電波要越久, 越不具時效性.若是百餘年甚至更久才傳送到的電波,實務價值已經很低落.不知道研究的是歷史還是科技.
真實宇宙非理想/理論環境, 電波強度衰減到低於背景雜訊, 便無法擷取出來, 所以檢測的靈敏度不足,就算是曾接收過也不會知道.隨檢測的能力提升與時間的進化,分析的工作也將是無止盡.
而即便是偵測到有外星生命跡象, 也提不出其他進一步訊息, 科技等級? 文明狀態? 友善程度? 聯絡管道? 使用語言?.....對人類社群的具體貢獻可說十分有限.
目前人類沒有星航技術,光是離開太陽系(地球離冥王星約56.5億km) 就不知道要N年的時間, 若說找到後可以去造訪,也需要目前未有的技術才可行.而這些技術,也不必靠找到外星人後才能研究.
以目前來說,SETI專案在分散式運算歷史中已使用了極為龐大的資源,但相較取得的結果與對人類社群的貢獻, 個人覺得十分失望.
反觀,WCG在2003年通過網格運算找出44種對抗致命天花的方式, 也已陸續結案完成一些研究, F@H更已有許多論文研究與成果, 都在官網上可查, 此不贅述.
這兩個專案的共同關鍵都於他們是可被系統化研究完成的計畫, 短則數年, 長則數十年就能結案(F@H估計還需要一個世紀), 而且結果可被當下的人類社群所使用,並當成後人的墊腳石.
與其要在有限的生命裡,將資源用在浪漫的幻想上,這固然是個人的自由, 但也更可以有經世致用的思維投注在其他較務實的專案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