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注册用户
搜索
查看: 4200|回复: 5

中国微硬(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5 19: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软:比 硬 软一点点,至少还站着
微硬:比 软 硬一点点,要站不站的

结果:微软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6 12: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原来不是这个名字吧
英文很像MS.

顺便说下,做的微硬盘还是不错的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26 12: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微硬盘我才记得以前看过这个公司的报道。。。囧

http://www.stor-age.com/stor-age/2006/1022/398326.shtml

2006年7月2日,星期一。贵州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下称汇通世华)关上了大门。随着外籍员工于当日晚间最后一批撤离硬盘厂,这个地处云贵高原的高科技工厂,在靠存货周转了九个月之后,终于沉寂了。

微硬盘项目,一度是贵州的光荣,也承载了太多梦想。它身上曾寄托了于三五年内达到100亿美元产值的期待,也是更为庞大的高科技产业跃迁式发展的第一步和最关键的一步——这一宏图的目标,是在2012年之前,以电子科技、新物质(材料)科技和生物科技三大主轴产业,打造1000亿美元的产业链。这一宏图,曾经那么打动了贵州,这个2005年GDP居中国末位的边远省份。

现在,与空中楼阁一起破灭的,不仅是激情与梦想,还有总计约20亿元的巨额投资。而在增长最快的2005年,贵州的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不过1942亿元。

2006年8月2日,贵州省银监局局长邓瑞林在《贵州日报》发表文章,其中透露,“截至 2005年末,农、建、交、商四家商业银行共向贵州微硬盘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1.75亿元,产生不良贷款8.7亿元。”有贷款银行已在全行范围内下发紧急通知,直称对微硬盘项目贷款已“全部形成不良”,并提示各分支机构关注对微硬盘项目外方股东及主要管理人员的关联企业贷款风险,“提高警觉”。

在此之前,国家审计署已派员入黔,调查微硬盘项目资金流向;随后,公安部于7月进驻贵阳,调用贵州省公安厅经侦人员,对微硬盘项目立案侦查。微硬盘项目主要操盘者朱宝麒已经离开大陆。


与南方汇通的接触中,有太多的事情让人感觉不对,仅举两例:

    * 南方汇通安排了1英寸硬盘生产车间的参观,笔者看到每个工人都坐在自己的座位前,几乎是纯手动地组装硬盘,没有自动化设备,也没有流水线和分工,完全就像手工作坊。笔者此前参观过的硬盘工厂没有微硬盘的生产,但这样的生产方式未免太原始了一些,朱宝麒回答说这只是小规模生产阶段,很快会过渡到自动化生产。 2004年5月下旬世华微硬盘的1.8英寸产品投产时又邀请了记者参观,笔者因出差在外而未能赶上,否则或许可以看看生产工艺是否有所进步;

    * 2004年第二季度南方汇通开始大规模地送测已经开始销售的2.2GB的1英寸硬盘,据笔者了解没有一个能正常工作,有位兄弟的单反相机甚至莫名其妙地被烧坏。别家的工程样品都可以正常使用,“国货”的上市产品反而出这样的问题,简直令人不敢相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26 12: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字。。哀
批发贷款的部门真够盲的。。埋单肯定是鈉水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6 16: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吧...
难怪怎么看不到广告了
有一段时间广告很多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26 1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身04年来说投资微硬盘就属高风险

03年硬盘容量发展就出现突然放缓,只有25%,而1999-2002都是持续的100%增幅,04年在TMR磁头出现下也只有33%增长。。。明显硬盘行业遇到的不是暂时性的小障碍。然而这是正是闪存开始入侵微硬盘的盘地。

1英寸硬盘直到被苹果的iPod mini采用才开始大红大紫。已观望许久的希捷和WD(西部数据)终于坐不住了,在一年之内相继进入1英寸硬盘市场。现在看来,这个时机很不好,因为磁录密度正遭遇增长难关,而闪存则开始显露出强劲的上升势头,外部环境与Microdrive诞生时不可同日而语。果然,2005年9月,苹果推出基于闪存的 iPod nano,可怜iPod mini还没活到两岁就被无情地取代。

希捷和WD也有走错的时候,可是人家都是巨头,有足够的根基。。
而能抓住时机的是东芝,2000年把1.8寸的硬盘尺寸复活,在GMR磁头的带领下高速发展,转年苹果就推出了采用1.8英寸硬盘的iPod。

2002年4月,IBM持续其退出制造业的既定策略,以20.5亿美元的价格,将全部硬盘业务及所有专利转入新成立的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彼时,东芝在1.8英寸硬盘市场上已经有成熟经验,硬盘业巨擘希捷正在酝酿重回2.5英寸及以下硬盘市场。对于即将在贵州落地的微硬盘项目来说,即将到来的,绝不是一马平川的跑马圈地,而是一场与巨人们的恶战。很显然,贵州项目并无胜算。

感觉中国微硬的举措根本忽悠政府贴钱去赌一把。。。


回复 #5 Lightalt 的帖子

你也被广告忽悠咯~


   
南方汇通的40GB 1.8英寸硬盘,在设计上与HGST(日立环球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很像

    以苏宗祥为核心的技术团队确受业界尊重,但其研发背景亦伏下了多层隐忧:
  •     第一,日立环球存储持有IBM硬盘部门及日立多年研发成果,手握5000项专利,对硬盘技术的覆盖可谓无微不至,“是不可能绕过去的”,设计恰当的专利策略是当务之急;
  •     第二,苏宗祥在铼德科技美国子公司Microstor主持研发1英寸硬盘时间达一年半,随即创办磁源公司,未来引发知识产权纠纷的可能性极高;
  •     第三,电子产品升级换代异常迅速,且资本开支非常高,苏宗祥团队集中于研发1英寸产品,持续研发能力并无保证,市场风险相当大。

    然而,包括贵州省政府在内的项目决策者们似乎并未知晓这一切。他们相信,贵州项目有竞争者难以企及的优势,在一份朱宝麒提交的报告中,这些优势被一一列举: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与优秀开发团队;1英寸硬盘面临极好的市场契机(2005年投放量将大于4亿台/年需求);可望“持续领先”的研发能力。


    事实上,一位贵州省信息产业厅人士告诉记者,全国都少有人懂微硬盘,遑论贵州。在引进微硬盘项目之时,曾有建议“花个几十万”,做一个详尽的考察,了解全球硬盘业格局形势,再作决定。这一建议报上去后,并无回音。

    事实证明,所有乐观的估计,最终都出了错;所有隐忧,最终都一一爆发。


[ 本帖最后由 BiscuiT 于 2007-8-26 17:2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官方淘宝店开业啦~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 ( 沪ICP备05042587号 )

GMT+8, 2024-9-30 19: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