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注册用户
搜索
查看: 6125|回复: 10

清华学生怒批杨振宁(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4 09: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振宁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很幸运地在每一个选择的关头作了对自己人生最有利的选择。他这样一语蔽之,掩盖了其言下之意,没有像邓稼先、钱学森等人冒死回国,是自己的幸运,因为这样才不会在国内艰苦的环境中早早过世,为祖国付出毕生精力而无法享受国家的富强所提供的优越条件和上帝最后的礼物。

关于杨振宁为什么不回国,杨先生的回答是:在我之前的中国人赴海外求学,都是学成即回国。可是当我拿到博士学位之时,韩战爆发,美国不允许理工科博士回国,因此滞留在美国。而为什么加入美国国籍?杨振宁的回答是因为他所持的中华民国护照在出国旅游签证时非常不方便,所以加入美国国籍。[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这里,我想说出心里觉得很不舒服的几句话:很多当时出国留学的杰出学者,拿的都是博士学位,他们也知道美国不允许他们回来,可是,国家正遭遇苦难,八年抗战、三年内战之后中国人民并不能完完全全地站立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国家作为世界的唯一霸主,不肯放弃在亚洲的势力存在,所以,当摆脱八国联军、摆脱帝国主义铁蹄侵略的中华民族正有机会一统中华板块,而日本作为战败国在亚洲已奄奄一息无法实现在亚洲的实力制衡之时,巧妙插手朝鲜战争,试图在与中国东北接壤的地方建立一个傀儡国,同时牵制中国与日本,也牵制了中国统一台湾的步伐。

也许此时,作为掌握世界先进物理科学技术的顶尖科学家,留在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是一种“幸运”有一整套科研环境让其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也有优越的环境,在杨振宁七八年后获得诺贝尔奖即可拿到普林斯顿50万美元的年薪,可是杨振宁有没有想到,为什么美国在六十年代给他媲美国际巨星的待遇?为什么有同时赴美留学的钱学森与美国抗争一年零六个月,历经美国的***折磨直到周恩来用朝鲜战争的十名美国战俘把他换回国?为什么同样博士学位的邓稼先不顾当时禁止理工科博士回国的禁令一定要回国为国家完成原子弹研究的事业?没有这些掌握国际先进科研技术的学者回来为国家打下国防科技、核工业的基础,中国现在有杨振宁得以享受的环境吗?

杨振宁回避并忽略了之前同一批出国留学人员的贡献,大大炫耀吹嘘自己在美的成就,并鼓励下一代科研人员走这种“有利于自己人生的选择”。对于祖国的认同因为国家的护照出国旅游不方便就抛弃了,他还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宣扬自己的成就,更细致入微的比较和自己合作过的科学家在自己的科研成果中的投入,影射李政道是那种作出 30%的贡献,一定要说自己有70%功劳的那种人。

为了抬高自己规范场的地位,把和自己合作的米尔斯教授说成是所在的俄亥俄大学五十年来所有科学上的论文、无论、生物、数学、化学、还是其它物理学成就,都没有米尔斯教授和自己发表的这篇论文重要。

以此类推,从来没有培育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清华大学,这一百多年来所有科研方面的成就,恐怕也没有杨振宁任何一篇小文章的贡献,所以,他选择80几岁后回国养老,让科研落后的中国见识一下国际级大师,也就怪不得顶着国人这么大的质疑,迎娶一位离婚在职研究生,因为以他所作出的贡献和人生抉择的成功判断,在任何时候都要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老年回国养老的杨振宁,不选择一位对自己追求不矣的年轻女人,还能作出什么体现其人生精明的判断和价值的呢?

杨振宁这种回避重点的说法,在主持人挖掘71年回国听到邓稼先说原子弹是完全靠中国人自己研究做出来的成果时,杨振宁为什么落泪的原因,是否因为自己的祖国能作出这样自豪的成就,而作为搞这一行、物理研究的顶尖科学家,没有为国家尽一份力的遗憾?或是这项研究居然由自己的朋友、童年一起成长一起留学的邓稼先完成,而感到懊悔呢?杨振宁的回答是很多种感情参杂在一起,不是仅仅因为一种原因才止不住落泪。[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对于杨振宁这种和李政道争执了半个世纪的顶尖科学家,他怎么会不在意国家关键性的科研成就有没有自己的参与呢?可是作为因为旅游签证不方便就把自己的国籍放弃的一位所谓美籍华人,他来讲爱国,恐怕***分子都要耻笑,试问台湾两千四百万同胞有多少人因为世界上只有二十个国家承诺中华民国,而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出现签证麻烦而放弃自己的中华民国国籍?杨振宁现在还用这个理由出来讲,是不是提醒国外留学人员,当你的中国护照不好用,赶快换一本美国的吧,管他爱国不爱国“有利于自己”才是优先考量。

清华在中国的历史上,虽然没有培养出获得诺贝奖的国际性科研专家,可是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扎实而不受政治风气影响的奉献。无论在国家科学、工业、等各方面建设领域,都展现着一种勤勤恳恳、实事求是、中流砥柱的作用。也许中国一路走来的国力,还没有条件作出世界顶尖水平的科学研究,可是国家各方面发展特别是工科类的基础和成就,清华培养出来的人代表一种风气、一种作风,这种风气和作风,是能够在各种政治风波和潮流中,依然把握国家建设的实际工作,哪怕在文革的环境中依然没有让国家的国防科研、基础研究停滞或放弃,为中国社会民生的发展,做出符合事理的种种实干与基本原则。

可是在今天清华园的这次访问中,我觉得很多东西扭曲了。通过暧昧与一脸微笑的王志,他所想讲又不敢直接讲的那些提问,通过杨振宁得意与自我炫耀的种种做法,通过一旁满足与欣喜地参与录影的翁帆,我只能说,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观念冲击真的太大了,大到半个世纪前不顾一切回国奉献的老一辈科学家的牺牲都得重新定义与思考了。也许通过这次的提问,杨振宁会回忆起当年他所做出的选择,当年听到老朋友原子弹是中国人自己研究出来的事实那种震撼。可是今天他的选择、清华的选择、翁小姐的选择、都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更确切的定义是:这是一位80多岁还回国养老享受国家特殊照顾的伟大美籍华人科学家,他身边是他晚年上帝所赐与的最后一个礼物,而这个礼物现在也属于美国,清华所做出的巨大投入是为这一对美籍华人在中国的价值宣扬作全面背书。杨振宁对中国最大的价值体现是其一生在任何时候都做出对的选择──当然是对他自己。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翁帆,一位28岁嫁给82岁美籍华人的年轻女子。这恐怕是中国社会本年度最有社会价值判断的选择了。而今晚,杨振宁为这一价值认定,作最完美的解释。

杨振宁的人格

一个人要想在这样一个清浊混杂的社会里干干净净地走完自己的一生,很不容易,若还能奉献全身心于自己的事业,且能取得伟大的成果,则更难。[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干干净净地走完了自己一生的人,他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他又是一个将整个身心奉献于自己的事业的人,因此赢得人们的崇敬;他更是一个成就丰功伟绩的人,因此使人们由衷地钦佩和敬仰。

扬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初中同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后来两人有着完全不通的价值取向,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扬振宁留在美国繁华世界,靠获得诺贝儿奖,出尽风头,晚年还不甘寂寞!邓稼先当年毅然回国,为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由于核辐射过多,身患癌症,英年早逝,实为国家民族之

想想同道的李政道先生早年毅然回国,从70年代起,李政道教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在中国发展高能物理和建立高能加速器,后来成为建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和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骨干;1982年当我国高能物理事业举棋不定的关键时刻,他帮助我国选择了一个既先进又符合国情的BEPC方案,并成为当今世界上在c-τ物理研究能区唯一的高亮度电子对撞机,并做出了重要的物理结果。

想想刚刚过世的陈省身先生,生活俭朴、出钱出力、培养弟子、呕心沥血,一心祖国科学事业,真泰山北斗。身为科学家,应当规范言行,树学人之楷模;

从一些以往的传记回忆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杨在人品上不及李正道,也不及大多数解放初回国的科学家。理由:从年龄上看,李比杨年轻而同时获奖,可以推知李更有创造力,而杨此后却经常纠缠于论文署名的事情,从中国社会传统可以知道,大概杨年长处于领导地位,而具体的事情大部分由李来完成(很难想象李不干什么事却去抢年长又干许多事的杨的功劳),奥本海默也调和不了。

杨在得奖后首先访问了台湾,李同情红色中国,两人渐行渐远。此后中美解冻杨回国见到老同学邓稼先竟然鼓动他到美国,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那时出去了就由不得自己了(邓稼祥说过,我不会在杨面前透露在干什么,因为杨何等聪明,只要我一说,他就可以推断中国原子弹研究进展程度),周总理热情的请杨回来为祖国效力,竟被他以国内物理水平太差而一口回绝。而李、丁肇中访问大陆后积极为国内引进先进设备,亲自安排人才培训,造出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受到杨的反对好像认为太浪费钱)、加速器、阿尔法磁谱仪等世界领先科技,李还积极帮助建立两岸骨髓库;即使李远哲这个现在认为是亲独分子,78年到大陆访问安排他参观景点,他却说时间紧张先看科研单位,80年代不辞辛苦为大连物理化学所引进了当时国内还没有的部分先进的分析仪器。[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而杨呢,只看到他在到处演讲,唯恐人们不知道他除了第一个华人诺将外还有一颗赤子之心,到处与各地官员会面(好像与现今搞“学术政治”的科学家有某种相似),也没听说捐助什么项目,不管是物理的还是人道的,倒是很会节约他自己的钱财,80年代经杨推荐到美国学习的物理苗子,其中有一个居然人格分裂杀了好几个同学,真是“慧眼识英才”。50年代没回来现在回来定居,领取“上帝最后的恩赐”,名利双收,果然是学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佩服佩服。

邓稼先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21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便毅然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

■1958年以后神秘地“消失”。在戈壁大漠中,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中国人,就会有人记得岳飞文天祥,就会有人记得──邓稼先!!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辉煌的名字:

两弹一星元勋: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院士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物理泰斗王淦昌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核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冶金学家吴自良院士[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学泰斗钱学森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学家彭桓武

同时让我们也记住一个名字,美国人杨振宁,他为自己的国家(美国)又增加了一个诺贝尔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12: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个问题。杨振宁所研究的项目是为了人类还是为了国家?如果杨振宁回国了,那他能得到诺贝尔奖吗?能有那些成就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18: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互联网时代,批评与嘲骂实在是一件太简单的事情——于是便骂人格,骂道德,骂天下一切“想”骂之人,骂一切“想”骂之事!
我总有个疑惑:嘲骂他人品格与道德的人——其自身的品格与道德到底能有多高???
一个人的品格和道德就那么容易得以衡量?以使得某些“卫道者”拈指间即可痛快淋漓地口诛笔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5 00: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选择了有利自身的道路,难道就有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5 21: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受了太多的爱国主义。这自然是没有错。然而他追逐自己所希望的,也没有错。有了他,未必我们国家发展得就比现在好。
清华……不过如此么……(看来这么说也是有点以偏概全的)

我个人觉得造福全人类好过造福一个国家13亿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一个劲的做分布式计算。

其实有没有错的问题是从来都是相对的,从来都是主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09: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互联网给了我们小人物批语大人物的权利和平台
我转这篇文章只代表着我同意其中大部分观点,从对国家才全民族,尤其是当时非常艰难的新中国来讲,杨的贡献远逊于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科学家。他们不记名利,隐身耕耘,为中国赢得尊严。
……
对于此事有不同见解当然是正常的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也许这就叫做民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7 10: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对中国有什么贡献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7 11: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自由,平等。
谁给了他们审判别人的权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8 15: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振宁对人类没贡献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8 19: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扎西日泰 在 2006-11-27 09:54 时的帖子: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也许这就叫做民主吧
...

那个不叫民主——而是“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简言之即“言论自由”!
可是我并不为互联网时代中国的这种“言论自由”而感到高兴,因为这种所谓的“自由”带来的大多是乌烟瘴气和叽叽喳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杨政宁和邓稼先的 道德或人格之争 以及 杨政宁和李政道的 诺贝尔奖功劳谁先谁后之争

关于第一个“之争”:
1. 杨政宁是一个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或道德家(如果有这么一个“道德家”的称谓的话)。他在自己专长的领域做出了全球瞩目的贡献,这就是他的成功。作为全球的华人就应该为之感到骄傲与自豪。而无论他的人格或道德如何——因为杨本人并不是一个卫道者——我们其实都没有置喙批评的理由与资格。
2. 邓稼先的伟大无可否认,他也有理由受到后世的我们的敬仰与尊崇。但我们不能以他的人格为标尺去衡量一切其他人,这对别人是不公平的。如果我们以邓稼先的人格力量为标尺去衡量杨政宁,那现在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芸芸众生还有没有生存的空间??是不是都得被抛弃到垃圾堆里去??

关于第二个“之争”:
1. 我们大多数人其实对专业的物理领域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所以作为外行人我们很难分得清谁的作用更大,况且这个事情本身可能就不是可分的——可是偏偏就有许多生存在网络中的外行信誓旦旦的撰文描述说事情是怎样怎样,某人怎样怎样的抢功劳.....
2. 两个华人科学家在取得业内辉煌的业绩之后因不合而分道扬镳,事情本身就值得悲哀!更悲哀的是一般人等推波助澜、添油加醋。难道华人的基因里就蕴藏着“一人成龙,三人成虫”的成分??难道我们的天性里就包含着一定要弄清“谁第一,谁第二”,“谁的功劳更著”的冲动???现今的科学领域已经很难再依靠一个人的能力取得成就,我们必须直视这样一个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在科学领域站住脚跟的现实.....所以我们对于这件悲剧,似乎只能悲哀地闭住嘴巴....

最后一点:在报界或新闻舆论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曾经流行过一个“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其大意是“通过各种各样观点和论调在舆论市场的汇集,最终正确的会留下,错误的会消亡,因为社会大众就是真理与谬误的裁判。无需干预观点的自由市场,留下的总能是真理”。但从目前来看,无论是这个理论本身,还是它在真实社会中的应用——都是可悲的一厢情愿。
    我们这个网络言论流行的时代,与其就有一些相似性。看起来我们的言论或观点市场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变得民主而自由。可是类似楼主转载的这类帖子——似乎就是一些不知姓名之辈躲在不知什么地方所炮制出来的——我不愿这样说,可我只能做出这样的揣测。有无数个这种无名之辈可以炮制这种文章,所产生的观点垃圾不计其数。这种“观点或言论”的汇集——我称之为“舆论的暴力”——这种暴力可以指向任何一个人。更可怕的是,这种“舆论的暴力”目前不用受到监督!你能称这为言论的民主?
    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但权力的对应物是什么?——答案是“责任”。这篇文章应由谁来负责任?各位看到我的回帖只知道是一个ID为“Ewi”的家伙写的——谁该来为这篇回帖负责任?答案是我们不知道谁来负责任!那又该由谁来保证这不是流言,不是造谣,不是恶意的诽谤?还是不知道谁来负责任!你能称这为民主??
    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可我看到的却是所有的发言汇集成了暴力,当暴力指向某一个人的时候——无论其贫富贵贱——我无奈的看到这个受“暴力”指责的人却没有任何回应的机会!回应谁?怎么回应?在何处回应??法庭在审判的时候都要给被告提供辩白的机会,而当一个人面对来自互联网上的舆论洪流的时候却变得无法应对。
    面对这样一个弱者,我只能说:“原上帝保佑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7 18: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楼上的评论,决定回应。

对于诺贝尔奖,我们应该持一个什么样的心态?也许真的没必要那样在意。那样的礼遇,是不是有些过火?这样的关注,其实也是没有必要。我们不需要通过yang证明所谓“华人”的智商。不是“酸葡萄”心理作怪,而是现代科学本身即掺杂了太多太多的背离人本然生活的因素。科学现在成为评判一切对错的标准,这真是一件极大悲哀的事情。科学会将我们带往何方?什么叫“科技以人为本”?人类登月,举世欢腾,却不知我们已经被连根拔起。科学的加速发展,带来的是拟像的无限复制、真实的不断消蚀和死亡尸体的不断累积。然而此刻我正在网路上,敲打键盘,我的身边是ipod,DC,移动电话,这些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真是反讽。

现在我相信人的思想境界是有高低之分的。从前那些激越的青春、叛逆的生活,给我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虽然我一直以为(包括当下)人类的历史是一团黑暗,未来也莫测高深,我们尤其处在千年之交,然而我还是信仰鼠标下的道德,人类的文化传承。某些所谓权威(当然是过气了的权威)的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譬喻对中国传统文化、具体一点,对《周易》),无论是对人对己,都不是明智的选择。他们的责任他们自己意识不到。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是的,我捍卫的其实不仅仅是你的言论自由,而是所有人的基本人权(作为民主原则的一部分)。你就是作为类概念的“人”的一个缩影。而所谓“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祉”,这功利主义的原则既冰冷又残酷。想一想那些狗屁的“日耳曼高贵血统”理论吧。想一想那些所有的以牺牲个人(任何个人)的宏大理想、宏大运动吧。“最大福祉”的口号带来的往往是潜移默化又无影无形的暴政和极权。

科学话语的这些权利、这些生杀予夺的权利从何而来?对于一般人来说,使落入连休谟也无可奈何的因果关系之中,而对科学家来说,则是高高兴兴地明了只不过是社会炼金术罢了。

然而,科学是如此,道德又何尝不是如此?将道德自律(个体的自律和个体放大的自律——他律)作为控制的手段,我估计这真是人类历史最大的的冷笑话和黑色幽默。道德完全无力担当这样的重任。

不得不说,说了也白说。这些所有本身就很无聊。(俺本身也是很无聊很务虚的一个人。)

欢迎某人将此对话引向深入。


PS:我对这篇帖子完全负责。
     或者,完全不负责。
     不管怎样,它和我都微不足道。

[ Last edited by KantphiSci on 2006-12-7 at 18:2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官方淘宝店开业啦~
欢迎大家多多支持基金会~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 ( 沪ICP备05042587号 )

GMT+8, 2024-9-30 23: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