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注册用户
搜索
查看: 14742|回复: 14

BOINC与CPDN的背景知识(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5 13: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少的朋友或许已经BOINC平台上运行气象类分布式项目CPDN已经一段时间了吧,还有一些新加入进来的朋友可能才刚刚接触到这个东东,它到底是什么呢,背景又如何,相信不少朋友都有我这样的疑问。对一个我们热爱并愿意为之付出计算资源的项目,我们应当知道它的历史和背景,尤其对CPDN这样一个需要耐性的项目,犹如读一本数,时间就是它的厚度。下面的一段时间,让我们来一起打开BOINC以及CPDN的历史。
(PS:对熟悉BOINC历史的DX们有些班门弄斧,这里只给新人分享。另外,声明以下内容大部分系网上摘抄,仅供学习之用。)

(一)首先,让我们来了解BOINC:
   BOINC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必须得提到一所美国名校。如果说BOINC你不熟悉的话,那么美国的加州大学你或许听说过,BOINC(伯克利)就是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缩写UC Berkeley或UCB,别名Cal)所发起和主持的一个分布式计算平台。
    UC Berkeley是一所公立的、男女合校的大学,位于旧金山东湾柏克莱市的山丘上。它海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中最老的一所,是美国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的创始者之一。最早UC Berkeley这片土地是1866年由私立的加立福尼亚学院(College of California)所买下,但由于资金的短缺,学院被州立的农业、矿业和机械学院所合并,并在1868年3月23日成立了加利福尼亚大学,Durant为第一任校长。
    20世纪中是UC Berkeley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黄金时代。借由物理学家恩尼斯特·劳伦斯(Ernest O. Lawrence)在粒子回旋加速器上的发明,研究学者在这间学校发现了许多重于铀的元素。锫(Berkelium)和鉲(Californium)是以这间大学的荣誉来命名的,而铹(Lawrencium)和金希(Seaborgium)则是以此校的劳伦斯和葛兰·希柏格(Glenn T. Seaborg)的名字来命名的。二次大战时期,UC Berkeley的劳伦斯放射实验室(Lawrence's Radiation Laboratory)曾经承包美国军方的原子弹研发计划。UC Berkeley在越南战争期间由于其学生对于美国政府的抗议而变得全球知名。1964年在UC Berkeley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Free Speech Movement)改变了一代人的政治和道德看法。
    今天的UC Berkeley,大部份的学生都已不再像他们的学长们那麽政治化了。学校占地总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而主校区约72公顷。校图书馆共有藏书920万册,是北美地区第四大的图书馆,在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和耶鲁大学图书馆之后。大学部约有学生23,000人,研究所约有10,000人,终身教授(不包括聘用教授和讲师)2000多人。整个学校130个以上的系所,被组织在14个Colleges和Schools。(Colleges包括大学和研究所,而Schools只含研究所,惟一的例外是商学院)。
    学院的构成如下:
1、商学院(Haas School of Business)
2、化学院(College of Chemistry)
3、教育研究所(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4、工学院(College of Engineering)
5、环境设计学院(College of Environmenal Design)
6、资讯管理与系统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Systems)
7、传播研究所(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
8、法学院(Law School,Boalt Hall)
9、理学院(College of Letters and Science)
10、自然资源学院(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11、视光学院(School of Optometry)
12、公共健康学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
13、公共政策学院(Richard & Rhoda Goldman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14、社会福利学院(School of Social Welfare)

    对于文科学生来说,UC Berkeley可能比常青藤更有趣一些,原因是校风极其活跃开放,鼓励文化、生活方式和思想的多元,甚至带有强烈的反主流的倾向。六十年代美国青年的Counterculture运动中,Berkeley就是一个重镇。如今的美国社会一有风吹草动,UC Berkeley学生立即作出反应,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有趣的是常常与官方导向唱对台戏。因此那些觉得自己有点精神贵族倾向或者不愿意在大众社会和官方言论中随波逐流的申友,UC Berkeley是你的天堂!
  与次同时,UC Berkeley重视学生与老师的创造能力与批判思维,重视平等。例如1990年,加州大学董事会正式任命田长霖为伯克利大学的第7任校长,成为全美第一位华人校长。这位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台湾拿着几百美元来美求学,备受种族歧视依然成为著名物理学家的大学校长,在1997年期满离职时,克林顿总统的来信是如此评价的:无论是个人或是国家的未来,均依赖教育的品质而定。我们要让每一个人成功,必须提供教育的途径,在这个全国努力的重要目标中,你无疑是一名领袖。

  总的说来,UC Berkeley的名声远扬,甚至有人称之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王,这所公立大学与私立的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共同支撑起与美国东部老牌大学比肩的西部学术脊梁。每年排名仅次于哈佛、普林斯顿或麻省理工之后,位居全美大学的第三或第四位。在《USNewsandWorldReport》每年的评比中,伯克利在所有的15个学科领域全部位居全美前5名,其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经济、人文社科等13个大类均名列全美三甲。它的理工类特别好,一直有西部麻省之称。
    除了UC Berkeley悠久的历史和活泼的学风以外,让UC Berkeley真正出名的是它的知名校友。它有22位教授、校友获得过诺贝尔奖;有8位教授、校友获得过图灵奖;23位教授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02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68名美国工程学会会员、169名美国科学艺术学会会员。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欧内斯特·奥兰多·伯克利(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创始人)、李远哲(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有人曾俏皮的说:“在伯克利加大,一棍子打不到几个诺贝尔奖得主,那还叫伯克利加大吗?”

    UC Berkeley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把眼光投向了中国。该校现在已经有了和中国大学的合作,比如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已经交换了学习的项目。可惜门槛高了点,学费也挺贵。我是没机会去学习了,弟弟妹妹们加油:)

    好了,我们今天对BOINC的背景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会逐步介绍UC Berkeley里的BOINC项目,以及支持它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一些背景知识。不要着急,时间不会很长,我也不想让这类帖子变得索然无味。当然,参与CPDN的朋友,相信都有足够的耐性看完我的帖子。

[ Last edited by tcogh327 on 2006-2-7 at 11:48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维基拼图 +10 收起 理由
霊烏路 空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5 21: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BOINC与CPDN的背景知识(连载二)

虽然没有跟帖,但是好歹有30的点击啊,我想好帖子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
好了,废话就说到这里,现在大家对UC Berkeley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了。那UC Berkeley和BOINC又是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就谈谈UC Berkeley与BOINC:

(二)伯克利开放式网络计算平台(Berkeley Open Infrastructure for Network Computing,简称BOINC)
    可能大家都以为自己对BOINC很熟悉了吧.但是你知道BOINC的创始人是谁吗,程序又是谁设计的呢?
    谈到这个,就不能不从SETI@home开始谈起.这个想必大家都很熟了,我就不多介绍了,它是一个搜索外星人的项目,注册用户达到550万人.该项目由UC Berkeley的空间科学实验室主办,项目主管是该实验室的计算机专家,David Anderson.就是这个人带头设计了BOINC.
    从1999年的SETI到2004年的BOINC,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首先,正象Anderson说的那样:"SETI@home 做的科学研究现在已经到了尽头;它必须运行二年, 现在已经运行六年。 我们重复地使用卫星通讯反射天线扫描已知天空,我们将来不太可能发现任何事我们以前没有发现。"
    与此同时,分布式计算的其他项目也已经齐头并进,大量的计算项目在同一台PC的CPU上碰到了麻烦.你可以安装一个为抗癌贡献力量的项目,同时你或许也想继续寻找外星人,甚至你开始考虑为全球气候变迁的研究做点贡献。各个项目之间开始争夺志愿者,而这不但是志愿者所不愿意见到的麻烦,也是项目本身的一个问题,它们需要更多的CPU,更多的志愿者。针对这一问题,Anderson 主导建立 BOINC,因为他认识到其他的单个任务工程,例如Climateprediction.net(即CPDN), 是对资源的一种低效利用。 志愿者可以预订这一个或另一个, 但不能两者都支持。当这些项目在一个时期出现了时间上的冲突的时候,他们都用不上志愿计算机的力量。通过合并在一起,在任何空闲时间的大部分计算机力量能被需要的项目使用,每个人的资源都会成为动力。
    新的平台带来新的志愿者,新的CPU带来新的动力.BOINC平台将会使 SETI@home 进化发展, 使用不同的望远镜直接的定向的数据, 包括一些在南半球的望远镜, 可以着眼于比较宽的无线电频率范围。Anderson 说:“ 我们设计了BOINC让我们做我们未来想要做的事情,包括更加快速和更复杂的软件。”对 Anderson来说各部分移到新的体系内不是问题。他也是BOINC 的主管,而且由他的团队构建软件部分。
   BOINC平台继续SETI的风格,即开放源代码,对每一个项目来说,BOINC都是透明的,这为更多的项目(尤其是公益项目)参加进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每一个项目可以通过BOINC获得更多的志愿者,更多的CPU."这个方法使我们有了更多的参与者", 英国牛津大学的物理学者,Climateprediction.net的创办人Myles Allen说。


    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BOINC平台的由来,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去它的官方网页下载它的源代码来看看,或许你也可以制作自己的分布式项目.由于本人蹩脚的英文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就不再对BOINC平台的运行做深入的阐述了,只希望一般水平的朋友能够看了我的帖子以后不厌烦。我将在后面对BOINC项目的赞助资金做一点调查,大家都知道,没有钱是办不了事的。

[ Last edited by tcogh327 on 2006-2-6 at 13:55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维基拼图 +10 收起 理由
霊烏路 空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6 18: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BOINC与CPDN的背景知识(连载三)

(三)BOINC背后的经济支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
    就是这个基金会在支持着BOINC平台的运行.同时,它也是由美国政府直接控制的全美最大科技基金会,美国很多的科技成果,包括互联网和协磁共震在内,都是由于它的支持而被开发并推广的。所以有必要对这个BOINC背后的经济支柱有一点了解:

【宗旨与概况】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法规”(P. L. 81-507),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1950年成立。其宗旨是促进科学的进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使国家繁荣昌盛,保证国家安全。作为一个独立的联邦政府机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专门负责资助在各个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基础研究和教育,确保全国科学与工程领域各学科的健康发展,在联邦政府各部门中起了独一无二的作用。相比之下,政府其它部门只分别负责支持某个特定的领域。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以基金项目、合同和合作协议等形式,对美国的2000多所大学、学院及12年制中小学、非正规科学教育机构等进行资助,在联邦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份额中约占四分之一。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每年受理约3万项申请,其中约1万项被批准。该会本身并不下设研究所或实验室,但负责资助国家研究中心、大型设备、海洋勘测船和极地研究站等,同时,还支持大学与企业间的合作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因此,该会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也就是,发掘并支持优秀的科学构想,培养有能力的研究人才,以此保证科学家对新知识,新发现和创新的不断追求。成立50年以来,受其资助的科学家中有100多位获诺贝尔奖。

【经费情况】 这里只有1999年度的数据,供大家参考一下。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经费来自政府拨款,每年需向国会提交预算建议,由国会批准。1999财政年度总预算为37亿美元;2000财政年度为38亿9718万美元;向国会提交的2001财年预算为45亿7240万美元。

1999财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各科学部及专项计划经费分布:

     生物科学部:                   3. 92102亿            11%

     计算机及信息科学与工程科学部: 2. 98552亿            8%

     工程科学部:                   3. 70127亿            10%

     地学部:                       4. 78018亿            13%

     数理科学部:                   7. 33652亿            21%

     社会、行为及经济科学部:       1. 42035亿            

     教育与人力资源科学部:         6. 62738亿            18%

1999财年专项计划经费分布:

     极地研究:                     1. 82971亿

     南极后勤支持活动:               6260.0万

     整合活动:                     1. 61551亿

     重要研究设备:                   5670.5万



     工资与支出:                   1. 44080亿

     总监察长办公室:                  541.0万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研究和教育的资助比例为:28亿:6.1470亿。实际上,由于相当数量的课题组中含有研究生,因此可以认为, 在对研究投入的经费中有相当部分是对教育的间接投入。



【组织机构】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决策机构是国家科学委员会(NSB),其24名成员由美国总统提名,国会通过,任期6年,每2年轮换其中三分之一成员,基金会主任是国家科学委员会的当然成员。国家科学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向总统和国会负责的国家科技与教育政策的顾问机构。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一位主任,一位副主任;主任由美国总统任命。基金会现有约1200全职工作人员,设7个科学部、3个管理办公室和6个职能办公室,其中,总监察长办公室直接向国家科学委员会和国会报告,并直接向国会申报经费。

现任主任是R.科维尔 (Rita Colwell) 博士,她是该会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主任, 于1998年8月上任,并于1998年10月以此身份访华。

【管理】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项目管理是以“自下而上”的原则为基础,对项目申请进行“水平评估”。每年两次向全国征集项目,科学家(课题组)提交申请后,经同行评议(函评)和专家评审会审查批准。在基金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国际合作交流经费。另外,其国际合作部门设在社会、行为与经济科学部内,负责受理由美国科学家提交的国际合作专项申请,该专项经费中含有合作研究经费, 而且, 这类专项不需要依托在研的基金项目。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从1994年以来,开发并不断完善一套电子管理系统(FASTLANE),旨在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与国内科技界进行有效而快速的联系,加强基金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完善项目及财务等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并计划于2001财政年度末实现无纸化办公。1999年,全部项目申请的44%是通过FASTLANE递交的。该会还通过各种方式对国内有关科研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期按计划实现无纸化办公。

    根据美国联邦政府于1993年制定的绩效法规 (GPRA) 拟定本会战略规划,以此作为制定年度绩效计划和财务预算的指导性框架。

    50年以来,该会资助的科研成果包括:Doppler雷达、磁共振图象(MRI)、互联网、生物技术、农业及信息技术等;促成了对植物基因组、纳米科学与工程及生物复杂性领域中的新构思的研究;1999年该会鼓励和推动的新领域包括:南极研究、增强儿童数学能力、数字化图书馆的实际应用等

    在2000年向国会提交的预算报告中特别引用了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一段话:“美国经济之所以在低通涨、低失业率和高销售额状态下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技术创新。”据此,进一步阐述了过去25年来基础研究投入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所起的作用,如基础研究的成果促进了微电子及相关工业、DNA结构、性质的研究和信息技术等的快速发展。


    可以想见,BOINC项目得到了NSF的支持或许离不开其美国公立学校之王的背景,不过,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有这样基金会支撑,BOINC分布式计算平台能获得主流地位也就不足为奇了。何况NSF对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比较关注,这也让BOINC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至少,SETI的巨大成功和潜在计算资源是任何一个科学研究都想获得并继承的。
    到这里,BOINC的背景知识就告一段落了,后面将介绍与SETI同样走过了经典到BOINC的过程的另外一个分布式计算项目,也就是我们这个版块所讨论的研究全球气候变迁的项目:ClimatePrediction.net,即CPDN.

[ Last edited by tcogh327 on 2006-2-6 at 21:46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维基拼图 +10 收起 理由
霊烏路 空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6 23: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BOINC与CPDN的背景知识(连载四)

很高兴大家已经坚持看到了这个部分,我也会尽量做好后面的工作,保持文章结构的完整,所以请大家慢慢的看,不用着急.在介绍完了BOINC以后,我们才开始谈到我们真正关心的话题:CPDN

(四)从《后天》到CPDN
    相信大家可能都看过了2004年上半年的那部灾难大片《后天》.其中导致气候突变的一个因素就是所谓热盐运动的失衡。在CPDN中已经加入了对热盐运动的研究,具体的计算放在了一个Model的Phase 4。希望CPDN能够帮助我们找出气候变化的规律,让我们在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来临之前做好一定的准备——如果不是充分的准备的话。

    在《后天》里面提到了为什么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下一次冰期加速到来: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圈冰雪融化,产生大量淡水,直接补充进入北大西洋的高盐度区域,这样热盐运动就被破坏。本来热盐运动可以把赤道区域温暖的海水带到北大西洋,也就是把大量热量带到较冷的北方地区,但是因为北极圈冰雪融化,温暖的海水就无法向北运动了,这样北半球的气温就会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冰期加速到来。

    人类文明诞生时所处的年代正是第4冰期和第5冰期的间隔期,是一个比较暖和的地质时代。而到了现在,这个间隔期已经到了末期,在未来的几百年内很可能就会开始第5冰期。而因为气象的复杂性,气象的长期变化规律一直没有较好的理论,人类也就无法预知第5冰期将在具体什么时间到来。如果人类将这个时间过几得太早并为此而做准备,将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如果人类对此预测的时间比实际发生的过晚而没有做好准备,将会给人类文明带来沉重的打击。而英国牛津大学的ClimatePrediction.net(CPDN)正是为研究气候长期变化而开展的一个利用分布式计算强大计算力的科学研究项目,CPDN的研究数据、结论都是无偿的、公开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维基拼图 +10 收起 理由
霊烏路 空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7 12: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BOINC与CPDN的背景知识(连载五)

本来打算介绍一下CPDN一类的气象保护运动,乃至环境保护主义的政治历史背景,但是考虑到我以前发的帖子《京都的过去》(参见http://www.equn.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0739&fpage=2)已经涉及了一些这方面的内容,而且,似乎没有必要把这个连载搞得象教科书一样面面具到(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仅就CPDN谈CPDN。

(五)CPDN的项目背景
让我们把眼光从美国思想活跃的UC Berkeley转向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英国牛津的校园。这里就是climateprediction.net项目的所在地。CPDN开始于1999年,当时牛津大学的物理学家Myles Allen在Nature《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叫做Do-it-yourself climate prediction《自助天气预测》(原文下载见附件,已经请朋友翻译好了,不过人家是女生,对气象知识不是很了解,凑合看看吧:http://www.equn.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1804&sid=7tP6st)。

至2000年,David Stainforth(牛津大学),the Met Office(英国国家气象局),Rutherford Appleton Laboratory(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University of Reading(雷丁大学)都积极参与了此项目。2002年,自然环境研究会(NERC)和贸易产业部(DTI)的资金,使项目飞速发展,并使我们能够从函授大学(Open University),KMi和牛津大学计算实验室(ComLab)聘请专家。

项目最初叫做Casino-21(由蒙特卡洛模拟和21世纪气候引申而来),2001年项目改名为climateprediction.com。2002年为了表明我们不是商业计划,项目名称改为climateprediction.net。2003年项目小组加强,吸引来了更多的计算和气候学专家。在2002年年底我们开始了alpha测试;在2003年春天开始了beta测试。项目在2003年9月12日正式开始,吸引了无法抵抗的公众兴趣——在第一周末全世界已有25,000名用户注册!

2004年6月一个对原始实验的扩展项目开始了。建立在'后天'在世界电影院公映后的公众氛围中,这个新实验研究thermohaline circulation(温盐环流THC)减速对世界气候的影响。同时,网站被重新设计,支持非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浏览。

2004年7月30日,climateprediction.net举行了它的第一个为所有参加项目的人的开放日。同年8月26日,CPDN成为BOINC上的一个分布式计算项目,牛津和UC Berkeley两位科学巨人实现了握手。下面是当时的CPDN新闻:
climateprediction.net goes BOINC!
Thu, 26 Aug 2004
From today, 26th August, the default way to download climateprediction.net will be via the BOINC (Berkeley Open Infrastructure for Network Computing) software platform. Using BOINC, participants can choose to donate computer time to several distributed computing projects at once, so, whilst helping us predict the climate of the 21st century, they can fold proteins, look for extra-terrestrial life... etc.
Existing climateprediction.net participants do not have to change to BOINC, and the 'original-style' download is still available, particularly for Open University and school students. You may find it useful to have a look at this thread on the forum discussing the question Should I Upgrade to BOINC?
climateprediction.net is looking forward to welcoming many new participants from the BOINC community.

    在这之前,网上出现了激烈的讨论,同SETI一样,分为传统和BOINC两派,在8月25日,讨论进入了高潮,并延续至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当时在国外论坛上的一些讨论:“Should I upgrade to BOINC?”http://www.climateprediction.net ... d508c653afe3540c178

     PS:看着这些历史,觉得颇有趣。无论BOINC以后能够存在多久,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历史总是在前进,谁也阻挡不了人类社会进化的步伐,向着未来的不断进化。

[ Last edited by tcogh327 on 2006-2-12 at 10:51 ]

nature_allen_141099.pdf

52.64 KB, 下载次数: 4877

评分

参与人数 1维基拼图 +10 收起 理由
霊烏路 空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7 13: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BOINC与CPDN的背景知识(连载六)

最近两个部分在CPDN的中文网站(要访问的朋友请参见置顶的帖子)上都有,甚至包括温盐实验(PS:因为内容的原因,我把它省略了,取而代之的是连载的第四部分,这样或许更容易明白),但是为了方便和我一样不熟悉科技,不熟悉计算机,不熟悉英文的朋友(“三不”?),我就把它们贴在这里,请不要抱怨我的偷懒:)还应该感谢那些翻译这些内容的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他们的工作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希望我也能在这里尽一点绵薄之力。

(六)CPDN的目标及其解决模型计算问题的独特方式
   气候模型预测在未来的世纪里地球气候的重大的变化。但他们预言的范围非常巨大——我们应该怎么应付这不确定性? 如果他们过高估计气候变化速度和规模,最后我们也许会因为模型所估计的(实际上并不会发生的)问题而产生多余地恐慌并为设法避免而投入巨额资金。相对的,如果模型低估变化,最后我们将会因为错误地相信变化将是易处理、很小和很慢的,而错失良机。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估计我们的气候模型预测的可信度。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确定这些预测的不确定参数。通过参加实验,您能帮助我们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气候模型必须包括小规模物理过程的作用(譬如云彩),即使有着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的现代巨型计算机也只能通过简单化(参数化)才能胜任。许多参数使用的精确值有一定的误差范围——我们不知道什么数值是最合理的。有时这个范围可能非常巨大! 这意味着,任何一种预测只能代表气候变化的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我们怎样评估和减少这些误差?

     对这个问题有二种补完方法:
     首先是减小参数误差的范围。这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求: 改进模型,尽量使用最新的巨型计算机。收集(主要通过卫星)大范围的大气参量(譬如风速,云量,温度……)数据。在参数现有误差范围内运行大量的模型。放弃那些失败的模型,利用剩下的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第二个设想是climateprediction.net。我们想通过运行上万个最新版的物理参数有些许不同的气候模型来确定参数的误差。这个技术,以规模大著名,需要很大的计算量,远比现代超级计算机大的多。唯一可行的方案是使用结合数以万计的普通的计算机计算量的分布式计算,各台计算机解决这个全球性问题的一个小但同样关键的部份。

[ Last edited by tcogh327 on 2006-2-7 at 17:49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维基拼图 +10 收起 理由
霊烏路 空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08: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BOINC与CPDN的背景知识(完)

感谢大家耐心的看到这里,我已打算结束这次连载。本来打算再多写一些,可是现在投票的情况看来,大家对气候本身的关注远远不及对CPDN计算本身的关注。这篇帖子或许很快就会沉下去,虽然在这里多写两篇后续的文章并不难,但是一则是考虑到文章开始时想介绍的基本上已经介绍了,其他想介绍的,比如Myles Allen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那篇评论文章Do-it-yourself climate prediction《自助天气预测》等也可以在别的帖子单独列出来,没有必要跟在这次连载的后面,让连载看起来成了一些混乱的片断;二则是保持现在帖子的实际情况比较好,或许很久以后的朋友翻看到这里,还能够了解到当时的一些情况。
    我们更多的会注意到传统版本向BOINC版本的转变,这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如何,支持BOINC的也好,反对BOINC的也好,分布式计算在现在看来以BOINC为主流平台是一个事实。也许过不了多久CPDN也会象SETI一样,关闭传统版本,而全面转向BOINC。当然,我是说也许。SETI与BOINC有着天生的血缘关系,而CPDN是不同的,它有自然环境研究会(NERC)和贸易产业部(DTI)的资金支持。因此,如果说还有什么因素导致它转向BOINC的话,除了BOINC的平台标准模式被大多数分布式项目接受,以及分布式项目可以通过BOINC来获得更多的志愿者这两个原因以外,我还暂时想不到别的主要原因。如果真是如此,这个转变的过程或许是不可逆转的。
    另外,我们也许忽略,或者是没有提及的一个转变,就是在国内,支持CPDN的群体由以计算机专业的朋友为主逐步变为以气候保护者为主的结构转变。当然,这个转变现在是没有实现的,这次连载的被接受的情况和目前置顶的投票情况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个转变迟早会到来,原因很简单:目前这种群体结构是因为CPDN和BOINC本身的专业性对非计算机专业朋友的“兼容性”并不高,而国内的科普宣传又很不到位,很多人不知道CPDN,还有很多有心奉献CPU的志愿者,因为觉得安装麻烦而放弃了这一想法。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普及的进一步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不是那么熟悉计算机的气候保护者投入到CPDN的计算中来(我就是一个,应该还有)。

评分

参与人数 1维基拼图 +10 收起 理由
霊烏路 空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8 09: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CPDN转到BOINC平台的一大好处是开发上简单了许多
记得在官方网站上看到过
其BOINC版本的主要开发过程仅花费了半年左右的时间,而且方便地支持了多平台
而原来传统版本的开发仅windows版本就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

赞一下这个系列,其实我向来都是主张除了表面的分数大家应更多关注项目背后的研究内容,虽然由本论坛的定位,其主流讨论总会是偏向软件方面,但有了这样的文章,论坛的内容才可以说得上丰富了:) //加分!

[ Last edited by Youth on 2006-2-8 at 09:2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1 14: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介绍得十分详细哦~
斑竹辛苦啦~^_^
BZ说得对啊~分布式在中国的确并不普及啊~更何况CPDN。
而且CPDN对机子和参与者得要求颇高。
希望更多人加入分布式啦~^_^

[ Last edited by Grё@thΙll on 2006-2-11 at 14:51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2-11 16: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此文影响,我已经加了。这几天教我妈在用BOINC,上学后电脑就开始运行CPDN.这样省心,不用来回切换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1 17: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确实比较省心,只要机器稳定性没问题,跑个大半年不管都行:)

引用 wenmao 在 2006-2-11 04:19 PM 时的帖子:
受此文影响,我已经加了。这几天教我妈在用BOINC,上学后电脑就开始运行CPDN.这样省心,不用来回切换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3 23: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情况不适合跑这个项目,只好放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3 23: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電腦的狀況很難說
即使保證硬體穩定(不過新的也不一定穩就是..)
誰知道一年內會不會哪裡出現不知道怎麼解決的問題
或是中毒等,只好重灌...

從頭到尾能算完的真的厲害啊....
我是一再遭受打擊才暫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0 16: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才开始算,估计也不可能算到底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3 21: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想算,但机子内存不够,只能去算WC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官方淘宝店开业啦~
欢迎大家多多支持基金会~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 ( 沪ICP备05042587号 )

GMT+8, 2024-5-7 15: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